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后市场规模也在逐渐扩大。据专家预测,2017年汽车后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在这样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和合作人开始更加关注汽车后市场领域。近日,投融界平台上的一个汽车后市场项目成功融得千万资源。项目负责人潘先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与我们分享了他在创业合作路上的独家心得。
熬得过漫长黑夜,也得看破幻梦黎明
区别于目前业内竞争激烈的“平台模式”、“加盟模式”等主要形态,潘先生的项目模式更偏向“技术流”。公司主要依托自主研发的智能数字化管理系统,为汽车后市场行业企业提供智能数据采集、智能分析、智能电商等服务,帮助汽车后市场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从生产商、供应商到终端消费者的全产业生态链布局,使得上下游环节得以打通,从企业到个人车主都能得到便捷的服务管理需求。
潘先生告诉投融界记者:“类似功能的系统其实很多大型汽车集团企业都在投入巨资开发,但无一成功案例,失败率几乎是百分之百。主要原因在于一般汽车行业企业都是聘请IT软件行业的人在做,他们对汽车后市场行业的了解不够透彻,理不清其中的逻辑关系;汽车后市场行业企业的人才又说不明白软件行业的需求,造成双方需求信息的不对称,最终导致失败;而潘先生他们的研发团队是IT软件人员和汽车后市场行业专家在一起研发,吃住在一起,逻辑推理验证在一起,是在总结了汽车行业企业失败的基础上,投入接近一千五百万,经过多年的不懈研究,终于在2016年3月研发成功,并在同年6月6号拿了国家软件著作权保护证书。”
汽车后市场行业“互联网+”工程除了要解决技术方面的难题,还要面对另一重“困境”,即项目的落地性指标是否可以达成。2015年,O2O大热,一时之间各行各业的“O2O创业公司”层出不穷,资源方面也非常疯狂。潘先生说:“当时我们随便拿出其中一个小的项目,都能做一个大的合作。”在狂热的市场和资源的诱惑面前,他们最终也没有动摇,“因为我们要做的是对车后市场整个行业有益的事业,不是这些小的盈利项目,所以大家还是沉下心来继续研发系统。”
投融界合作方牵线,一个半月合作千万
在系统研发成功后,潘先生团队便开始着手市场推广事宜,合作也被正式提上日程。
潘先生告诉投融界记者,在合作前期他们也走了不少弯路。“先是有一个房地产商,跟进了项目两年,想合作于项目;但是接触几个月之后,我们发现他只是有钱,对互联网并不了解,所以最终没有和他合作。在他的身上白白的折腾、浪费了三个月的宝贵时间。”
而说起与投融界的结缘,潘先生现在仍记忆犹新:“那是16年9月末的一天,我早上4点多起来,在网上碰巧看到了投融界的平台,就填了资料注册,十月底去了一趟杭州。我感觉找到投融界之后,基本上资源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最起码通过这个窗口,把我们要合作的信息发出去了。”
在投融界平台发布合作消息后,也不是一下子就找到了合适的合作方。潘先生告诉我们,这次合作成功还是一个投融界平台上的合作方搭的桥。“因为我们的项目不符合他的一些要求,他就介绍了另一个也是在投融界平台的合作方,他们对我们的项目也有兴趣。而且从开始接触到办完所有的手续,基本上一个半月就搞定了。你们投融界可谓是功不可没。”
投融界专家认为,对于创业者来说,多融入合作圈、认识合作人,对企业合作是大有裨益的。一位创业者说,他曾给雷军发过商业计划书,但最终雷军礼貌地回复表示,自己只投熟人或是朋友介绍的项目。在投融界精选活动现场,一位知名VC合伙人也曾表示,在自己的合作圈里通常有一群关系较好的同行,不乏相互之间引荐一些项目,“有些项目不是他们合作的领域,但可能适合我们的,他们就会推荐过来,或是有些项目就干脆大家一起合作。”他说,“信任的朋友介绍过来的项目,至少已经先经过了他们的筛选,我们最终合作的概率也会更高。”潘先生的项目成功合作,走得也是这样的路径。
作为国内专业的企业合作服务平台,投融界除了在线上平台有海量合作方、项目方交流碰撞,还举办了“精选”、“优选”活动、投合作沙龙以及创刻show等线下活动,不断丰富企业与合作方的交流场景。创造更多企业与合作方对接的机会,努力实现“让天下没有难融的资源”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