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不是一个民主的过程,如果你过多地强调团队,强调所谓的权力的制衡,所谓的民主,最后的结果要么就是内斗,要么就是赶不上趟。
通常来说,一个优秀的团队既能够生产出优秀的产品,也能够发现市场风口,还可能设计出独特的商业模式,更可以将企业运营得风生水起。
企业数量虽多,相互之间竞争虽然激烈,但很少有创业公司因竞争对手而死掉,创始人团队的内斗才是导致创业公司死亡的主要原因。
合伙人的重要性超过了商业模式和行业选择,比你是否处于风口上更重要。
创业是很艰苦的事情,所有人性的弱点都会在创业的时候暴露出来。这些人一定要有很好的默契和信任,所以我们通常会更喜欢已经认识多年的,比如说大学的室友,或者是多年的朋友,或者在一起工作过。这样有默契、有摩擦、有碰撞、有冲突的人,我们认为凝聚在一起,会更好。
如何找到互补的人一起创业?就是要有自知之明。用蔡文胜的话说就是,你要知道自己的优点,也要知道自己的缺点。
和熟悉的人、互补的人一起创业的成功概率更大而已,但绝对不是保证你的企业长命百岁的灵丹妙药。
对于选择创业合伙人,什么是合适的人?一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来没有能够照本宣科、拿来就能用的标准。反正,就是要打造一个互相信任、能力互补的利益和情感共同体。
创业的团队里面,有大约两到三个合伙人的往往是最佳,因为没有一个人可以掌控所有的细节。比如说一个人负责科技,一个负责产品,还有一个负责销售,这个搭配是非常好的。
几乎所有的投资人都认为,在股权分配上,平均主义并不切实可行,即创业团队成员所持股权不宜平均分配,但要合理、公平且透明。
创始人对创业成功和融资起到多大作用?很多投资人的回答是:决定作用。创业团队一定要有明确的“老大”!
创业,到底什么最重要?产品,市场,运营,商业模式,还是团队?抑或,还有其他?以上因素都很重要,也都不重要。只有把它们全部都搞定,才有可能创业成功,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可能坠落悬崖。
细究这些决定创业成功与否的至关重要因素,相互之间,其实并非相互独立的,而是有一个灵魂点贯穿其中。产品由他而生产,市场由他而发现,商业模式由他来设计,企业由他来运营——“他”,就是团队。难怪徐小平说:“合伙人的重要性超过了商业模式和行业选择,比你是否处于风口上更重要。”
对投资人来说,选择创业项目就好比赛马,关键的问题不在于选马,也不在于如何赛马以及赔率有多大,只有骑师(团队)才是决定他们要不要下注的根本因素。但是,在资本充裕的今天,伯乐常有,千里马却难寻。
“二战”期间,美国陆军情报部门有一位叫惠特尼的上尉,经历可谓丰富:曾经在法国南部执行任务时被纳粹抓获,1945年成功逃跑;后来,任美国国务院特别文化关系和国际信息服务顾问;1956年又任驻英国大使。在此期间的1946年,惠特尼还个人出资500万美元,创立美国第一家私人风险投资公司——惠特尼公司,直至今天,惠特尼公司仍是全球最大的风险投资公司之一,曾为350多家企业提供过风险资金,如全球知名的康柏公司等。之所以成立这家风险投资公司,源于惠特尼意识到风险投资对战后美国经济繁荣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惠特尼还认为风险投资的运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系统化和专业化的运作。在所有系统化的环节中,他认为投资就在于选人,一个好的点子或创意,如果没有一个优秀的创业团队,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他发出如此感叹:“好的点子一美分一打,好的人太少了。”
那么,对创业来说,什么是对的人?到哪里去寻找对的人?同学、同事、朋友。
我们比较熟悉的有史玉柱的巨人团队,大多是他的大学同学;马云的阿里巴巴团队,是师生关系;陈天桥的盛大合伙人,大多是同学、同事、亲人;马克·扎克伯格在宿舍里面做Facebook,找的就是他的室友和同班同学。再比如比尔·盖茨,是和他的中学同学一起创业,保罗·马瑞兹——微软的第三号人物,则是他哈佛大学的同学,所以说最好的创业团队是同学、同事、同乡……
由职业经理人转身为投资人的李开复,向来被千万创业青年视为导师,既了解人性的痛点,又深谙创业之苦,所以看问题的角度充满一种有备无患的意味:“创业是很艰苦的事情,所有人性的弱点,都会在创业的时候暴露出来。这些人一定要有很好的默契和信任,所以我们通常会更喜欢已经认识多年的人,比如说大学的室友,或者是多年的朋友,或者在一起工作过。这样的有默契、有摩擦,有碰撞、有冲突的人,我们认为他们会凝聚在一起,会更好,这是第一点。”
找对了人,创业就成功了90%。
注:系本文编辑转载,来自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融界立场。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