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合作与实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商业计划书在投合作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现在无论是网上的文章、还是市面上的创业合作类书籍都有许多关于商业计划书如何写的指导,但是仅仅套用模板或者在表述上学些方法,难免使商业计划书做得浮于表面、缺乏体现自家公司的亮点与内涵。下面抛除表层认知,分享对商业计划书背后要实现的内在目的。
为什么要写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的使用者常常是合作人或并购公司,当然也不乏客户与员工。从合作并购的角度,合作人或并购公司是要通过商业计划书判断企业的合作或收购价值,而商业计划书的写作目的,也在于体现这种价值。因合作人或并购公司的需求不同,商业计划书的写作重点会有差异,当然也不能一味套用模板而行。
商业计划书应该体现哪些内容?
市面上的文章有应用5W1H或归纳为模板的几部分(如市场前景、核心优势、团队成员等)来说明商业计划书要体现的内容,根本而言,商业计划书要说清楚三个问题:在哪里?去哪里?怎么去?归结到内容本身,即是说清楚企业的商业模式与发展战略。产品或服务、价值创造的模式、关键资源与能力、关键财务指标等其实是通过商业模式来阐述企业现在在哪里,而外部环境分析、未来规划、财务预测等是回答去哪里和怎么去的问题。在安排计划书内容时,也不要局限于表面的模板分类,能有利于表现公司现实优势及未来发展潜力的亮点,都可以体现在计划书中。当然,理解合作与并购方的需求是前提。
一点小建议:
商业计划书是结果,但不是目的,商业计划书的制作可以促成的更大价值,是公司核心团队对商业模式与战略的深度认知与共识。所以,如果是第三方机构负责计划书的撰写,公司的核心团队也要全程参与关键要点的讨论。创始人与核心团队本身就是合作人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只有这部分人对公司的商业价值有充分的认知,商业计划书的作用才能充充分发挥出来。

热门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