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投资

一个合作经理的反思:我为什么会错过好项目?

【内容摘要】“相识非偶然”。就像一个好的case,如果我们没准备好,哪怕推到自己的眼前,一样会错过。我们能抓住什么东西,遇上什么样的人,是因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把对方吸引过来了。“相识非偶然”。就像一个好的case,如果我们没准备好,哪怕推到自己的眼前,一样会错过。我们能抓住什么东西,遇上什么样的人,是因为我们是什么样

【内容摘要】“相识非偶然”。就像一个好的case,如果我们没准备好,哪怕推到自己的眼前,一样会错过。我们能抓住什么东西,遇上什么样的人,是因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把对方吸引过来了。


“相识非偶然”。就像一个好的case,如果我们没准备好,哪怕推到自己的眼前,一样会错过。我们能抓住什么东西,遇上什么样的人,是因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把对方吸引过来了。

这段时间我经常在想,为什么很多合作人会错过一些好案子,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原因:

1.忘记了自己的目的

自己那么辛苦,去认识行业里的人,去网上收集项目,到底是为什么?无非就是为了找到一个好案子,合作他们。有了这一步,才有后面的——希望他们发展起来,我们顺利退出,赚到钱。

说实话,我一开始是不太认同FA的,因为我觉得这笔费用给他们太亏了。因此,我在好几个平台上,都看见过好项目,但是一直没有找对方聊。总有一种阻力,让我不去推动这个事情。

后来我理解了,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只能覆盖有限的面,建立少数的信息渠道,因此需要联合外部的力量帮助自己。而FA作为信息搬运工体现了它的价值。

所以很多合作人,非常乐意和好的FA机构打交道。他们会有意识地和全国各地优秀的FA团队建立联系。这相当于延伸了自己的信息触(mo)角(zhao)。

而因为我忘记了自己的目标,不明这个道理,所以排斥了这个途径。其实,只要能拿到好案子,管它是自己找的,还是FA推荐的。有时候,不是把自己折腾得越辛苦,就越有价值,结果是最重要的。

2.跟不上其他机构的节奏

1)不知道其他机构在看什么东西。作为一个投早期的机构,做到最差的莫过于别人把一个行业的好项目都投了,开始把自己研究的东西分享给媒体、大众了,开始为自己的企业拿下一轮合作造势,希望引起一波浪潮、制造风口时,我们才觉察到这个方向有机会。等我们冲进去时,发现好的项目,早就被其他机构投了。怎么办?要不就投别人挑剩的,要不就做其他机构的接盘侠咯。在一个热门、供不应求的市场里,有被低估的好项目么?甚少。

一个行业的机会是一波一波涌现的,错过了,就意味市场的竞争会非常激烈,要求团队的实力非常强,一出生就要有可以和别人拼杀的能力。而新的机会肯定有,但是却比较少,我们需要扎得非常深,投入很大,才能抓得住。

巴菲特说,我们不是怎么提高自己跳高的能力,去跨很高的栏,而是选择那些比较矮的,直接迈过去。选择比提升自己的能力简单多了。我们可以算下从投入产出比。

所以,这需要我们对其他机构,在投东西,在看什么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

2)不够勤奋。其他机构把一个行业里大部分项目都聊了,而自己总是跑在后面。虽然我们不能保证自己任何时候都跑别人前面,但是至少在他们之前把大部分优秀的项目聊了。

3)对行业没基本的认识。我接触了华峰资源的人,他们的老大高盛出来的。他们做精品投行。下面的人特别忙,在去见一个项目之前,要做非常多工作,包括怎么说话,都非常讲究。我看到了自己和他们自己的差距。很多FA机构只能做信息搬运工,而有些机构可以得到那些根本不缺合作的项目的认可,愿意出钱来获得他们的服务。

可见做好功课多么重要。大学毕业了去面试,我们都会去网上找一个公司的资料,如果有师兄、师姐刚好在这个公司的,都会去问问他们。而我们却忘记了这些技能。我们在去聊一家公司时,有没有去百度了,去看他们公司的网站,创始人在公开场合的发言,微信朋友圈、微博。

我们和一个人聊得来,不是凭空的,是因为我们懂对方,有共同的话题,共同的语言,因为对行业有深刻的理解,合作上显现出专业性,才会得到那些优秀的创业者的认可。

3.没有理解能力

这个包括两个方面的理解,一方面是对人的理解。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总是有限的,而且自己也不是那么成功。凭什么说,我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再加上一些貌似理性有逻辑的判断,就断定对方能不能成功呢?其实对于很多的人,我们都是没有那种理解能力的,因为我们看的人太少,我们总拿自己、身边的人作为模版,合作判断的模型、风格和偏好可能固化了。

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见很多成功的人,甚至很多我们讨厌的人。有时自己也很无奈,偏偏是自己最讨厌的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是那些偏见让我们忽视了他身上的特质。或者,对方最有亮点的地方,正是自己一直没进步,停留在目前这种水平的最关键的特质,而自己排斥了它。

只有看了足够多的人,见过了足够多的模版,长了见识,完善了自我,看人才能更客观些。

另一方面是对项目的理解。这里分两个路径的,一个是思考行业的未来,比如说,投机器人的,科幻小说、电影是怎么样描述未来的场景?正是因为这些文化素材,引导了人们对未来事物的创造。我们把里面的内容,拆分了看,我们实现那一个场景,每一个环节需要哪些东西?这是拉力。

而推力呢?现在的创业者在做什么,学者在研究什么,行业里的公司,国家在往什么方向投入。只有我们把两种结合,把他们都弄清楚了,才能很好地获得一种理解力。要不,哪怕我们遇上好案子,也会错过,因为我们没有相关的经验,知识来理解创业者做的事情,我们在知识结构上遇到了盲点,因此会忽略,不关注,不重视。

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开放的心态,接受创业者的教育,需要投研,对一个行业有足够的了解,经常思考,推演行业的发展趋势来获得这种理解能力。

最后用一首歌的名字来总结这篇文章——“相识非偶然”。就像一个好的case,如果我们没准备好,哪怕推到自己的眼前,一样会错过。我们能抓住什么东西,遇上什么样的人,是因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把对方吸引过来了。

标签:

分享:

相关推荐
相关栏目
投资人说 投资知识 天使投资 投资人
写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