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上周五,DCP所有者Eldridge Industries称,万达未能履行合同义务,交易终止。同时,他们提起诉讼,向万达索取2500万美元的反向终止费。
万达依靠一系列大手笔收购,在全球电影行业建立起影响力。如今,万达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多的银幕,而下一步便是收购内容制作公司,建立真正的娱乐帝国。
钱不是万能的,钱是万达的,但拿钱开路的万达如今撞上了一堵高墙。
去年11月,万达宣布将以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Dick Clark Productions Inc.(DCP)。但上周五,DCP所有者Eldridge Industries称,万达未能履行合同义务,交易终止。同时,他们提起诉讼,向万达索取2500万美元的反向终止费。
DCP是一家电视制作公司,曾制作了众多颁奖典礼,包括“全美音乐奖”(AmeriCAn Music Awards)、“金球奖”(Golden Globes)、以及“好莱坞电影奖”(Hollywood Film Awards)。万达方面称这是集团第一次进军电视业,是“向娱乐工业扩张版图的一大步”。
但这一步如今真的迈不出去了。
海外扩张受阻的不仅仅是万达,另外一笔10亿美元的生意也可能告吹。去年年底,上影和华桦传媒和派拉蒙达成协议,将出资10亿美元和派拉蒙合作,合作派拉蒙出品的电影,但根据《好莱坞报道者》上周报道,派拉蒙至今没能收到中国公司的首期预付款,这笔钱本来应该在1月第一周到账。
外媒普遍认为,这两笔交易告吹,是因为中国政府正在执行严厉的外汇管制措施。
2016年,中国的海外收购交易总价值高达2250亿美元,主要涉及化工、金融、体育和娱乐行业,占了全球跨国收购活动约16%,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国企业家的豪爽大方,也见识到了中国企业家爱乱花钱买东西的习惯。
《纽约时报》引用长期驻上海的投行业人士陆修泉(Brock Silvers)的话质疑道,“这些家伙被冲昏头脑了吗?在我看来,有时候他们确实头脑不清楚。”
大量的海外收购行为也是企业躲避汇率风险的一个措施。2016年,人民对兑美元汇率下降6.5%,一度逼近“7”这一关口,这促使了一大批资源外流,中国海外合作金额超过了国内合作。央行数据也显示,截至2017年1月底,中国外汇储备连续七个月下降,已经跌至29982.04亿美元,这是近六年来最低水准。
货币贬值、经济放缓增加了不少人对未来的不确定,于是不仅是企业,一些家庭也开始忙着把资产转出中国——人民币贬值,货币持有者自然要把人民币换成更保值的美元。也正是这种心态,在海外并购时候,出现了不少不理性的合作行为。
中国资源正在往外跑,这让政府不得不重视起来。
去年年底以来,中国方面开始逐渐收紧收购交易。11月,中国外汇监管机构和商务部警告银行称,可能会否决企业收购主营业务以外资产的收购行为,同时要求500万美元及以上的转移出境业务须获得特别的批准。12月,商务部再次表态,将监控房地产和娱乐行业的交易。
而在两会期间,这一问题再次成为焦点。上周六,商务部部长钟山严厉批评其所谓的“盲目的、非理性的对外合作”,并称对某些企业会加强监管。而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也质疑一些海外合作行为,“这其中有一部分实际上跟我国对外合作的产业政策要求不符合,比如投一些体育、娱乐、俱乐部,对中国也没有太大的好处,同时在外面还引起了一些抱怨。”
万达控股了盈方体育,买了AMC、传奇影业以及众多其他院线,入股了马德里竞技俱乐部——“体育、娱乐、俱乐部”,样样俱全。
哪怕如万达一般财大气粗,也没法绕开政策这堵高墙。收购DCP的失败,是万达第一次没能完成的重大海外收购。而王健林朝思暮想的好莱坞“六大”,价格远高于10亿美元,现在外汇管制信号已经放出,在此情境下,万达想要完成自己的全球布局,又要花不少心思。
截至目前,万达方面没有对收购失败一事做任何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