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现如今,中国企业家们开始变得越来越会说了,柳传志会说、雷军很会说、周鸿祎很会说、老罗也很会说,就连以前生硬的杨元庆现在也变得活泼了很多,还开起了微博,完全不似之前表达总觉吃力,短促,而且很冲的样子。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中国企业家越来越能说了呢?
商业的自信
当代中国真正的言论史,更多的是以商业语言出现,过去人微言轻的民营企业家从原罪主体走到前台,如今已身处言论中央。马云等人就是中国过去15年来的言论英雄。他的商业远见,呈现为那些张扬家天下愿景与青春意识的言论。15年前他被视为骗子,15年后,社会验证了他的许多言论。阿里其实就是一部中国商业言论史。
马云的出现带动了一种趋势,不仅是互联网企业,就连传统领域的王健林、董明珠等等也都变得十分张扬,与马云、雷军等对立辩论。其中王健林说话缺少文采却直接有力、不拐弯抹角、不容置疑。
阿里美国IPO,给了一次集中的言论宣泄机会。它已成全球第二大互联网企业。马云的口风现在更加高大上了,“国际化”词不离口。事实上,BAT们已经成为全球前十大互联网企业。当马云、李彦宏、马化腾、雷军、刘强东开始频频出现国家领导人身边,他们已经拥有了另一种言论表达的机会。
互联网时代的“说”法
在这些言论者当中,行业大多集中在TMT领域,尤其是互联网行业。为什么这个群体更容易表达也更愿意表达呢。除了性格之外当然就是行业和时代的原因了。
作为代表性人物的马云,在最初始阶段,他被很多人觉得是个骗子,但是却每每能聚集起人才,这同时也说明了马云是个能将精神理念成功灌输给群体的人,他太能说了,同时还具备了强大的理念感召力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马云演讲很少谈到产品。他更多谈愿景,以及对产业、人、社会的价值。这挑战更大,你灌输的其实是个梦想,虽然未必不切实际,但面前还摸不着。马云能用几句话,一个场景就搞定了本来名气大过他的蔡崇信,那个拓荒年代,没有一种激动人心的力量绝对办不到。
小米创始人雷军也是个典型,常常自称不会说话,但其实很会说,但他和马云的区别在于他喜欢从产品讲起,落点也在于产品即服务、信息即服务、社会化营销、生态,从而能让人看到他对细微机会的捕捉能力。这与雷军屌丝姿态、工程师气质、创业与运营实战经验、合作人眼光有关。此人有钝感力,不靠正面攻坚对手,而靠迂回、构建生态实现颠覆。在目前中国市场,小米与360,可以说是真正能对BAT构成威胁的二线互联网企业。
“说”是职业经理人的技能之一,能将难以理解的复杂理念,转变成通俗易晓的项目语言。这种趋势也在推动互联网领域其他变化。比如女性人才比例开始大幅提高。在一个需要“说”的年代,她们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所以,回过头来,将问题归约到源头,我认为,互联网时代,能说也是一种核心竞争力。不是有人说,一个公司能走多远,需要俩关键因素:一时创始人的口才或思想鼓动性,就是嘴巴功夫;二是职业经理层的PPT漂亮度。严格来说,能说也是一种社会化营销的优势,企业家在这个层面发挥的效应,比其他更大。它要求企业家具备这样能力与气质:
1、审美直觉、趋势判断,构建梦想,形象化的落地思维;
2、关注宏观与社会难题,尤其信息化进程中顽固的部分,关注人的基本生存与生活;
3、生态意识、人文主义、开放负责的文化宗旨;
4、人格魅力。
眼下,中国经济重新处于一个新的腾飞点上,将迎来一个融合特征更加明显的阶段。未来,人们会慢慢适应不再以新经济命名的互联网业。马云们的言论,互联网业的话语体系,人们会见怪不怪,习以为常。这一过程中,更新的经济形式、商业模式,会重新诞生,话语体系会重新建立,言论空间会重新形成。
言论的力量,也是整个行业的文化力量。落到具体表达者身上,就是企业理念与文化的传播。我相信任正非那句话,一切资源都会枯竭,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事实上,这一话题的探讨价值,我想远远超过商业范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