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在合作的过程中,势必会对自己股权做出改变,而股权稀释是最常发生的,但是股权稀释不一定就是坏事,做好股权稀释工作也是对企业的增值有帮助的。那么,创业公司合作股权稀释怎么做?我们带大家了解一下。
合作是企业合作,企业引入外部合作者的资源做大公司,合作人则拿到公司的一部分股权成为公司的新股东(即“增资入股”)。
而创始人转让出自己手里的公司股权,其实质是股东的套现,股权转让的收益归属于股东个体而非公司,除非,该股东又将转让收益作为新的注册资源再次投入公司,这样的投入会导致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化,与合作效果类似。
合作时,企业注册资源增加,且原股东股权计税成本不变;股权转让时,企业注册资源不变,且原股东股权计税成本调整。
合作带来的股权稀释
通常,一个不断做大的公司在上市前往往需要4-5轮的合作。
典型的情况下,企业根据合作轮数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初期 :股东自己出注册资源金
天使轮:改革发展,天使合作人“看人下菜碟“
A轮:经过基本验证,具有可行性
B轮:发展一段时间,公司还可以
C轮:在前面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看到上市的希望
IPO:发展壮大,合作人要套现离场,大家都觉得该上市了。
第一轮天使轮合作在50万-200万之间。天使合作人也会拿走10%到20%的股权。接下来,公司的商业模式初步取得成效时,VC会投出A轮。A轮合作通常在500万-1000万间,同时拿走公司20%至30%的股份。下一轮(B轮)合作额进一步扩大,数目通常在2000万-4000万。当然了,公司要继续发展壮大合作人们才会给钱。这时候,公司一般出让10%到15%的股份。最后,公司进一步扩大,如果达到年营业收入2000万以上,PE或其他战略合作者会进一步投C轮,数额在5000万左右。此时他们拿5%-10%的期权。
为了留住老员工和吸引新员工,公司会设立期权池,这也会稀释原有股东的股份。每年,公司都要保证期权池占据一定的比例,来激励员工们。员工们在加入公司初期,因为心里清楚,公司其实是前途未卜,所以往往要求拿到较高比例的期权补偿。而每一次给新员工发期权,公司创始人和部分老股东的股份就会被稀释。
一个简易的稀释案例
例如:甲乙二人建立了企业A,他们两人的出资比例为6:4,则此时公司的股权结构为:
一年之后,天使合作人来了,双方经过评估,认为企业价值80万,天使愿意合作20万,且要求在自己入股前,公司先拿出20%的股份建立期权池。
此时:
甲所占的股份为:60%×(1-20%)=48%
乙所占的股份为:40%×(1-20%)=32%
公司的股权结构为:
天使合作人入股后,他的股份:20/(80+20)=20%
甲的股份:48%×(1-20%)=38.4%
乙的股份:32%×(1-20%)=25.6%
期权池:20%×(1-20%)=16%
此时公司的股权比例如下:
此后(这里假定一个简单的情形),A轮,B轮,C轮,IPO公司都拿出20%的股权份额给新的合作者。其中较特别的是:A轮合作人仍然面临较大的风险,一般A轮合作者会跟公司签署协议,如果在B轮合作时,公司估值达不到某一个特定值,就必须保持A轮合作人的股份不被稀释,仅稀释A轮合作前的股东股份。
这样,公司各个阶段的股权比例如下:
老员工和旧股东的期权稀释过程
每一次新一轮的外部合作进来后,随之而来的期权池的调整和新的合作者的权益都会使老员工和原有的合作者手里的股份被同等的稀释。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员工手里期权的价值反而是增加的。例如:一个员工在公司种子轮合作后加入时拿到了1%的期权,但是公司在A轮合作后,他手里的期权只剩下0.6%。但公司的价值其实是在不断增加的。
即便是公司创始人,经过了多轮合作和期权池调整后,最终手里剩下的股权比例也大为减少。例如一个创始人在公司成立之初有60%-70%的股份,上市后可能手里只有20%-30%的股份。
为了防止股权稀释而导致控制权大大减少,创始人们可以采取特殊的股权设计,以起到类似Google,Facebook的”双层股权结构”的效果,保证自己对公司的发展占据主导。
如果公司资源链有问题,财务总是不顺畅,那么公司需要以相对较低的估值来融到更多的资源。这样的话,老员工和原有股东的股份会被稀释的更厉害。
风险越大,收益越大
期权的稀释在员工的工作Offer上也能体现。以一个中级软件工程师的offer为例。他在不同阶段加入公司时,能够拿到手的期权比例都是不同的。如果该工程师选择在A轮合作前加入公司(此时公司有5-20个员工),那么他大约拿0.27%的期权;如果该工程师等到公司快要B轮合作前加入(此时公司有20-50个员工),则他会拿到0.084%的期权。C轮合作之前加入公司的员工,可以拿到0.071%的公司期权。可以看到,即便是同一个职位,越往后加入公司,能拿到的期权越少。这是因为,除了因公司合作和增加期权池带来的稀释效应外,越往后加入公司的员工所需承担的风险也在减少。“风险越大收益越大”,似乎是一个社会中普遍通行的法则。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公司通过设立期权池的方法给员工做股权激励,虽然CEO自己手中的股份被稀释掉一部分,但此举留住了关键人才,且吸引了优秀的人才加入公司,长远来看是值得的。如果吝惜股份,则较低的薪酬礼包吸引不了最好的员工,对公司的负面效应不小。
关于“创业公司合作股权稀释怎么做?”的全部介绍就的这来了,稀释的过程自然就会有大量的资源入驻,所以这个时候把公司做大做强才是最重要的,要看长远的利益发展。
注:系本文编辑转载,来自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融界立场。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