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古装电视剧的热播和传统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汉元素周边产品,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汉服。那在汉服盛行的今天,背后到底蕴藏着多大的商机呢?对于创业和合作者来说,汉服的流行将为大家带来什么呢?
在历经了数十年的发展后,随着古风文化的兴起,汉服、汉元素物件近年来受到不少人追捧。线上线下,汉服、汉元素店铺也越来越常见。不少市民惊奇地发现,越来越多身穿汉服、衣袂飘摇的姑娘或少年,行走在重庆的各个景点甚至街头巷尾。天猫发布的《2018汉服消费人群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购买汉服人数同比增长92%,其中95后是汉服购买主力军。而根据2018年汉服资讯的问卷调查显示,2018年新的汉服商家数量依然在不断增多,淘宝店能正常打开的汉服商家已达815家,比上一年度增长了24.43%。汉服文化的兴起,背后商机如何?近日记者进行了调查。
街头汉服小姐姐多起来了
最近一段时间,重庆市民张艳明显感受到了身边掀起一股“汉服热”。她不仅在观音桥、大坪等商圈时常见到穿着古装的年轻人,就连周末出游,在各个景点也能碰上与汉服文化相关的活动。“挽发髻、戴发钗、穿襦裙,汉服好像成了一股潮流。”
记者了解到,行走在街头的汉服小姐姐们,一部分是“尝鲜者”,通过穿汉服拍照过过瘾。其余大部分则是汉服爱好者,不仅把汉服当成了节日盛装,有的甚至当成了日常生活服装。
佩佩(化名)就是一位汉服爱好者,喜欢汉服五六年,正式“入坑”快两年。“我在大学时就接触过汉服社,有点喜欢汉服,但日常不会穿,也不会买买买。”佩佩告诉商报记者,2017年,她放假去泰国玩,为了拍照好看就想买件汉服,去论坛逛了一圈,在结识了一群汉服爱好者后,自己就算正式“入坑”了。
佩佩说,“入坑”之后,自己几乎每个月都会买一套汉服,她周末经常穿着汉服上街。同时,她还建起了微信群,把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聚集起来,一起探讨、分析汉服的点点滴滴。
“95后”成汉服购买主力军
在汉服圈子里,汉服爱好者被称为“袍子”,袍子之间互称“同袍”。在佩佩的微信群里,就有200多位“同袍”,几乎都是女生,年龄均在35岁以内,尤以95后、00后居多。
而在论坛、贴吧,这样的情况也很常见。据天猫发布的《2018汉服消费人群报告》,95后成为汉服购买主力军,购买汉服比例女性远远高于男性。
汉服爱好者三月(化名)是一位大学生。她告诉记者,因为大学有社团、传统文化选修课等,同学们很容易接触到汉服文化,加上同学之间的带动作用,经常一个人“入坑”,就很快带着一个寝室的小伙伴集体“入坑”。
“袍子”们因汉服结缘,很多成为了现实中的朋友,并共同开展线下活动。“同袍们空闲时间会共同出游,一起品茶、逛街,或者组织起来参加漫展。有些人可能之前只是在网络上联系过,但因为共同的爱好,一见面就有说不完的话。”佩佩告诉记者,通过线上、线下活动,她如今已新结识了多位好友。
创业者多由兴趣引发创业
邹时杰的微信头像是他和孩子穿着汉服的照片,翻看他的朋友圈,几乎被汉服刷屏。邹时杰告诉记者,他是一位汉服爱好者,同时也是一位汉服产业里的创业者。
“我和老婆十几年前就开始喜欢读经典、穿汉服。”邹时杰说,他逐渐发现年轻人离传统文化越来越远,由此有了复兴传统文化的念头。2005年前后,邹时杰和团队创立了汉服品牌“衔泥小筑”,是重庆最早一批汉服设计销售创业者。
“从事汉服产业的人,其实有很大一部分人本身就是喜欢汉服文化的人。”重庆国学研究与交流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重庆华夏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李泽伟告诉记者,他也是因为喜欢汉服,痛心传统文化凋零,从而才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工作。
2014年,李泽伟创立了汉风古韵汉文化传播公司,以传统礼乐应用推广为基础,向市场寻求答案。至今,李泽伟已策划和执行了上百场大小活动,举办了百场传统文化培训课程。
同样的,喜欢汉服的佩佩也在3个月前开辟了“租汉服”板块,和朋友一起把自有汉服出租,一套价格在30元到100元不等,生意还不错。
本土规模不大多以线上为主
汉服产业链包括汉服设计、销售、展览以及周边配套服务等。据李泽伟介绍,重庆地区的汉服产业仍以小型工作室为主,有汉服品牌、相关活动和展览、以及摄影机构。“除了汉服品牌、活动展览有一两家还不错,其余的规模都不大。”
在重庆开摄影工作室的吴双也向记者证实了这点,“因为重庆汉服市场的规模不大,业内只是把汉服摄影当成一个子板块,单纯接汉服拍摄的工作室很少很少。”
而在渠道上,李泽伟表示,大部分从业者会选择线上。记者在淘宝上搜索发现,一套汉服的价格从几百元至几千元不等,基本以预售为主。其中不少像“重回汉唐”、“花朝记”、“汉尚华莲”等汉服老店,单月销量都达到了1000笔以上,粉丝数也已突破了100万,得到了不少汉服圈内人士的认可。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电商平台上的汉服商家有近700家,比上一年增长了25%。而根据2018年汉服资讯的问卷调查显示,2018年新的汉服商家数量依然在不断增多,淘宝店能正常打开的汉服商家已达815家,比上一年度增长了24.43%。
有不少业内人士都表示,随着汉服的日渐走俏,其产业链也将日益完善,蛋糕肯定将越来越大,商机自然多多。
电商、直播等利于汉服复兴
“抖音、微博等自媒体的兴起,以及古装影视剧的热播,很多人觉得穿汉服拍视频好看,在一定程度上带火了汉服。”天使合作人、曲率创工场秘书长廖栩表示,另一方面,电商平台的兴旺也促进了汉服相关产业的崛起。
淘宝汉服店“衔泥小筑”创始人邹时杰告诉记者,汉服面向的消费者是一个比较小众的群体,但有个特点就是很容易抱团。通过论坛、社交媒体聚集人气,再利用电商平台销售,效果非常好。
廖栩说,汉服面向的年轻消费群体,热衷新鲜感、个性化,而淘宝等电商平台的卖家们有一个特点就是“上新快”,加上网店众多,给了消费者自由搭配的空间。
汉服要想复兴还需改良
“传统汉服袖口肥大、配饰多,不符合现代生活。”重庆著名文史学者文世昌称,汉服要想复兴,必须得改良。“尊重历史,并结合当今生活进行适当改变,例如减少配饰,简单一点,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人文学院教授赵昆生同样认为,汉服复兴还需时间。他建议,汉服可以在设计上,根据当代美学特征进行改良,并融合现代色彩等。
重庆国学研究与交流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重庆华夏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李泽伟认为,汉服复兴还需要探索商业转化模式,例如从事汉文化运用推广,迫切需要进行商业转化,激发项目的造血功能,但要保证持续的盈利,对创业者是个很大的考验。
为何喜欢汉服,男女原因不同
在谈及喜欢汉服的原因上,大部分女性受访者都表示,因为颜值高!佩佩说,从小看古装剧,很多女孩子都有一个古装梦。和女性汉服爱好者只看颜值不一样,男性汉服爱好者则大多受到传统文化影响。
“从2010年接触汉服以来,我对传统文化开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常阅读传统文化相关书籍,如先秦时期的礼学巨著《礼记》《周礼》《仪礼》等。”重庆国学研究与交流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重庆汉风古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泽伟表示,因为研究传统文化,服饰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他细读了现当代的传统服饰研究书籍《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史(沈从文)》、《看得见的中国服装史》等,了解中国服饰的变迁,并积极参加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就这样,在传统文化的不断熏陶下,他成了一位汉服爱好者。
“我和夫人因为汉服结缘,加上我们都喜欢传统文化,在一起后我们决定为汉服复兴做点事,所以选择了在汉服领域创业。”邹时杰表示。
汉服虽美,“入坑”前最好先算成本
在历经了数十年的发展后,接受汉服文化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你也喜欢汉服并准备“入坑”,商报记者建议你最好先算算成本,再来做决定。
有网友称,汉服和JK制服、Lolita洋装并称为服装界“破产三姐妹”。那么是怎么个“破产”法呢?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几位汉服爱好者。
汉服爱好者佩佩表示,她的汉服“入坑”成本近千元。最开始,她只买了一套汉服,普通面料,价格在500元上下。穿了汉服,怎么可能没有头饰呢?随后,她又花了近百元添了件头饰。既然有了头饰,那么再加一条璎珞也是无可厚非的,于是她又买了一条璎珞。
“但是穿上之后,我总感觉还是少了点什么,于是又去配了鞋子。”佩佩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服装500元左右,加上大大小小配饰近200元,再加上鞋子,总成本快接近1000元了。据悉,“入坑”快两年时间,佩佩在这一爱好上花了近10000元。
记者了解到,佩佩还不算“重度爱好者”。2017年因为一套“鲛人泪”爱上汉服的瘦野(化名)表示,她已经记不得自己在汉服上花了多少钱了。“看见上新我就买,永远在补尾款。曾经为了买汉服,我吃了一个星期的馒头。”
而浙江宁波的小锦“入坑”一年,连上班时间也常穿,光在衣服上就花了数千元。
除了买装备,还有一堆线下活动等着汉服爱好者们。佩佩说,“同袍”们常聚会,每次基本上要花费100多元。“此外,大家还会参加漫展等,门票虽然不到100元,但去了现场还要买周边产品,算下来也要花几百元。”
也正是出于上述原因,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提醒新的汉服爱好者,如果准备“入坑”,最好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先算算成本再做决定。
汉服市场蕴藏的商机,等待更多创业者和合作人去挖掘。
注:系本文编辑转载,来自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融界立场。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