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神秘莫测在传统国术中拥有至高无上知名度的太极拳,经过格斗狂人徐晓东的一番闹腾后,算是彻底狼狈不堪了一回,那些全国太极拳冠军都不敢接受徐师傅的挑战,太极拳到底能不能实战,迄今仍然是一个谜?从而导致大多数国人对太极拳乃至中国武术产生了严重的质疑,使中国武术的影响力跌至谷底。
一方面,在无数影视剧的艺术加工中,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太极几乎是无所不能的,另一方面,迄今为止除了影视剧虚构出来的张三丰和张无忌,太极至今没有出现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实战竞技高手,--别跟我聊传奇色彩浓厚的地摊文学,毕竟大家都挺忙的。
有人说杨露禅不就是太极高手吗,我不否认杨露禅的武学造诣,毕竟没有两把刷子是不可能将一门武学发扬光大的。他或许确实很厉害,但严谨来说,厉害本就是一个相对而空泛的概念,杨露禅的功夫到底达到什么样的一个高度?他的出拳力度和速度,他的闪避,他的体能等等各项数据到底几何,这里头的每一项指标都是这门拳种能不能对抗现代搏击的重要依据,每一项的缺失都随时面临被现代高手碾压的命运。而对这一切抱歉我们根本无从得知,我们只知道,杨露禅打败了很多京城高手,可问题是,在当时国人体质普遍羸弱的旧社会,对手的真实实力我们同样无从得知。
这就直接导致了一个悖论:我们都知道太极肯定有高手,但是高到什么样的水准我们根本无从得知,也没办法精准考核。
当然,太极还是留存下了高手对决的视频素材的,就是1953年香港的那两大掌门的王八拳之争(1953年吴氏太极宗师吴公仪迎战白鹤派拳师陈克夫),那打法、那速度、那防守,分分钟让人不忍直视!那可是那个年代一等一的太极高手啊!不客气的说,现代二流散打选手都能将他们分分钟KO吧?
有人可能要说了,太极没你想的那么简单,太极有内功,一掌可以要你命,下面我就以一个传武练习者(本人是忠实的中国武术爱好者)的角度阐释一下,技术上而言,现在的太极根本就不适合现代竞技。
以我练习传统武术二十年的经历而言(我曾经打败过7名所谓的太极高手),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各位:太极本就没有实战一说,任何太极都不具备实战的能力。原因既不是太极拳没有发力(太极拳的发力其实很猛的),也不是太极拳没有攻防思维,太极竟技至少在理论上是非常系统的。你可能要问了,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说太极不具备实战意义呢?最根本的原因,太极拳的招式分解动作严重脱离格斗层面的攻防逻辑,相比简单直接的现代格斗,太极左右划圆的动作轨迹在转瞬即逝的打斗中起码在时间上是严重滞后于直来直往的拳脚的,你左右拨拉完人家组合拳都打了两组了。
咏春还知道两点一线的日字冲拳,八极拳六大开当中的“顶”劲和洪拳中的“直桥”都属于直线攻击,而太极全在那来回拨拉划圆,同样的直线距离,画圆的路径显然更长,时间显然更慢,同样的攻击速度下是严重吃亏的!有人又说了,太极不是还有引劲落空的化解吗?是的,太极在这块的确有区别于现代格斗的独到之处,这涉及到人体深层次的肌肉群极为细腻而精准的控制,没练到相当境界的人是体会不到的,这里头有老祖宗的智慧!对于太极高手来说,化解的确可以呈现出常规物理学很难解释的神奇现象。这里有个前提,被化解者必须在打斗中被太极高手成功搭手并被有效控制,可问题是,职业格斗家压根不跟你搭手,而且人家拳脚速度很快、力量很大,远远超过太极高手所能控制的临界点,在这种情况下,太极高手如果还是机械的按照太极招式来化解的话,唯一的结局就是挨打!职业拳击手力量是很大的,挨上一拳基本就gameover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套路打得行云流水的传统武术家一上擂台全变成王八拳,并不是他们喜欢王八拳,而是太极落后的攻防体系一实战必然被打破,节奏一乱,人本能的就只能抡王八拳了!太极还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它发力讲究整劲,整个身体八面抻拉,为了保证发力效果,前手还不能伸的太长,一伸长就很难打出整劲,不仅如此,细节上还有很多的技术要求,可是现代格斗反而没有这么多束缚,转腰拧胯,上步出拳。这意味着同样出一拳,现代格斗攻击距离更长,而且因为没有过多的技术束缚,现代格斗出拳的时间也短了很多,这些意味着什么就不用我多说了吧?至于整劲,你太极慢腾腾整合半天可以打出500kg的力量,现代格斗只有300kg,可是人体能承受的打击力只有200kg,你多出的200kg又有什么意义呢?反而在这种情况下,速度和出拳效率才是一等一的大事,在军事战争论中(尤其是“孙子兵法”)都一味地强调“兵贵神速”,现代战争更是追求快速打击,更何况是格斗、搏击。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太极的竟技思维都是严重滞后的,孤芳自赏,固步自封,不交流不改良不实战一味活在老祖宗的荣耀里,这种技术还不淘汰,那才说不过去呢。工业,软件,科技,军火,哪一项是在固步自封中成长起来的?
太极还是有健身功效的。撇除实战,太极的养生健身功效还是很大的,如果是竞技或者防身的话,应该还是有更好的选择,大家觉得呢?所以,我奉劝那些太极高手,健身就是健身,千万不要说自己是什么实战家,除非你敢上擂台,用战例向大家证明自己的实战能力。
至于2017年拍摄的微电影《功守道》,大家可以当做艺术片来观赏,千万不要看做功夫片,以免被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