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大公司

阿里、华为和百度光鲜背后面临创新困境

中国企业在全球的声誉似乎越来越高。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华为的业务影响力、海尔的管理创新都在引发全球的关注……在前不久的公布的2017年世界500强名单中,入榜的中国企业数量再创新高。但其实,这些崛起的大企业都在面临不同程度的创新危机。

中国企业在全球的声誉似乎越来越高。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华为的业务影响力、海尔的管理创新都在引发全球的关注……在前不久的公布的2017年世界500强名单中,入榜的中国企业数量再创新高。


但其实,这些崛起的大企业都在面临不同程度的创新危机。

随着微利时代的到来,阿里巴巴平台上的中小卖家常常有苦说不出;任正非表示“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不到方向”;小米在高速公路上狂奔数年之后,终于陷入业绩的低谷;百度在遭遇一系列品牌危机之后,成为BAT阵营中的边缘角色,正试图通过布局AI夺回自己失去的位置。

在《2016中国最佳声誉创新百强企业研究报告》中,声誉研究所也在调研中发现了这一现状。中国市场上入围的中国企业只有10家,连阿里巴巴、华为都面临着创新危机。

他们认为,持续的高声誉需要高水平的创新指数,这份考卷从三个维度来衡量了企业的创新能力:方向、原创和价值。

调研机构对中国市场上的知名企业进行了归类,分别是:开创新业态的系统型创新、优化产品品质的设计型创新、推进行业技术进步的技术型创新、完善行业服务品牌型创新、提升行业标准化的生产型创新。经过和他国数据比较和统计处理后,对调研企业生成了创新指数。

一、榜首阿里巴巴:创新指数74.4

在《2016中国最佳声誉创新百强企业研究报告》榜单中,阿里巴巴是当之无愧的榜首。

报告指出,起家之后死抱国际经验照本宣科的公司,都一个接一个地死掉或惨败而归,而阿里巴巴根据中国国情,将互联网电商模式进行了战略化修正和完善,比如2004年推出支付宝,使其在大浪淘沙的同质竞争中幸存下来并日益壮大。

虽然目前阿里巴巴的商业体量还在不断地延展,但是其成长历程中还是衍生了多个挥之不去的硬伤。

1.消费变道:中国已进入消费新时代,但阿里似乎依然固守12年前的模式,淘宝网高档正品货不足、低档货充斥、A货横行、假货泛滥。大量消费者开始从阿里构筑的商业生态中迁徙。

2.客户离心:全球进入经济下行周期,中国经济步入微利时代,中小企业成本压力逐步攀升。阿里巴巴还未拿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客户共度难关,依然固守既有的游戏规则不予让利。

3.当局纠错:在保护知识产权、维护消费者权益、净化市场秩序、提升品牌价值等问题面前,有关监管部门已公开提醒、批评阿里巴巴。虽然阿里巴巴加快了打假动作,但依然难以撼动其根本。

4.竞争云集:以品类和品牌为基础的电商平台,已在蚕食淘宝网的部分市场。微信不光在抢阿里的客户和消费者,也在和它竞争交易支付平台。如果亚马逊等跨国电商携高端技术和国际市场的优势杀回中国市场,俯下身段与中国中小企业和消费者友好合作,阿里的江湖又将告急。

二、孤独的华为:创新指数73.1

华为的企业创新指数,远高于它所处的行业平均值。作为一家从中国这片贫瘠的创新土壤上成长起来的公司,华为生存环境的恶劣程度是超乎想象的,能够走到今天堪称奇迹。

但是,声誉研究所认为,华为在企业创新层面依然只是一个跟随者,它今天的核心技术,实质上并没有超越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的思科与朗讯。华为的巅峰时刻,也并不是由商业模式的重大创新所带来的,而是由于全球通信设备制造从高成本的欧美,全面转移到以中国为中心的低成本、大市场、高增长的亚太地区而形成的。

因此,报告指出,华为凭借其强悍的生产型创新能力与地缘优势,成为全球通信制造业的核心继任者不足为奇。

就在不久前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说:“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此论一出,公众哗然。但是声誉研究所指出,导致当下华为陷入迷茫的根本原因,正在于任正非的迷茫——领导力产生理念,理念驱动创新。蓬勃的领导力与旺盛的创新成就了硅谷,而中国市场和中资企业中最为匮乏和短缺的,正是领导力及其驱动的理念。

三、尴尬的联想:创新指数58.9

作为上市企业,联想公司透明度、全球化和包容性无疑要领先华为一步,但它的企业创新水平,正如业内普遍不看好一样,不仅低于所处的科技行业、技术型创新模式,而且已经跌入高危警示区域。

联想的创新长期不为公众认同,其主要缘由来自它的企业领导力水平。联想的核心业务实际上还处于生产型创新阶段,技术型创新所需的技术开发水平严重不足。它通过几次超大手笔的跨国并购,试图让自己跃进品牌型创新阶段,但由于领导力等诸多方面的欠缺,不能有效吸收和整合收购来的高端技术和品牌,多年来一直处于准技术型创新和准品牌型创新的尴尬阶段。

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斯蒂格勒茨(George Stiglerz)曾指出:“美国的大企业都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并购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企业主要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但是业界的共识是,企业并购失败率都在50%到70%之间,声誉研究所甚至没有在日韩企业并购大中型西方企业中发现成功案例。这说明并购既是企业成长壮大的通用方式,又是复杂程度高、风险大的战略行为。

报告表示,联想如果无法迅速提升领导力水平,那么目前尴尬的现状,将持续成为它挥之不去的阴影。

四、小米的幻境:创新指数65.7

小米的企业创新指数,略低于所处的科技行业、技术型创新模式的平均值。我们知道,没有创新的企业举步维艰,这对高科技企业来说尤为突出。而在中国,小米却凭借神话营销轻易地夺人眼球。

6年前小米手机一夜出名,成就了其在中国手机业的江湖大佬地位,它的独门绝技就是典型的洗脑式营销:

第一步“约粉”,基于新媒体的社会化、社交化与社群化功能,招揽、发现和锁定目标群体;

第二步“洗粉”,将该群体的通识特征浓缩、美化、渲染为群体意识和群体风尚;

第三步,把所谓的“活粉”变为“米粉”,将自己外包生产出的产品,通过虚拟和现实两条路径,转化为群体意识和群体风尚的关系纽带。

洗脑式营销,虽然有如疾风暴雨一般的影响力,但也存在致命弱点:一是销售对象难以跨出亚文化和次主流人群,品位限于中低端,不会产生高端品牌效应;二是需要不断通过各种手段强化群体认同、抵御离心力干扰,由此产生的额外成本会令企业难以负荷。

两年前,小米在其预期的巅峰到来之前,就惨遭业绩下滑,劲敌的围攻让它的处境更雪上加霜。近期小米正在试图通过大规模收购技术和专利来做实创新。

如今,中国市场腹地之大,全球也尚存不少通讯落后地区,加上华为志在与苹果、三星争夺世界的中高端市场,声誉研究所指出,这也许会给小米的追赶留下一些回旋的余地。

五、百度是思想上的侏儒:企业创新指数60.2

作为中国信息产业中的巨无霸企业,百度未能与阿里、腾讯一道刷新中国企业创新的新纪录,甚至未能成功入围《2016中国最佳声誉创新百强企业榜》。

当下,中国公众对于百度企业创新的印象较为负面:市场空间巨大、需求旺盛,却长期未能推出什么令人心动与震撼的新产品;技术队伍庞大,又处于一个日新月异的创新行业,但技术原创力多年来没有突破性进展。

很多人认为,这一切都是垄断导致的,但谷歌、因特尔、微软,几乎都属于垄断性企业,谁都不能否认他们拥有最强大的创新力。

还有人认为是百度管理不善造成的,但是互联网公司的行业特征是管理团队极为年轻,流动性大、冲劲强但少章法、少框架、少约束。相比之下,百度的管理水平绝对是井然有序的,掌门人李彦宏始终怀有高度的忧患意识。

百度丑闻频频,这一点会影响它的创新力吗?榜单冠军阿里巴巴,负面报道接连不断,丑闻有时其实是知名度带来的副产品。而对于百度的各类批评、不满乃至指责,无论从性质上还是范畴上看都还没有太过激烈和无理。

声誉研究所认为,论技术、人才、资源甚至运气,百度的优势长期其实超过阿里和腾讯,但唯独在思想和理念上,它始终显得刻板与保守,缺乏大公司应有的格局、战略、创想、勇气与风范,对行业动向呈现出完全不该有的冷淡、疏远的态度,与其作为科技大公司所拥有的影响力体量极不相称。

声誉研究所大中国区负责人潘少华表示,企业创新的成长路径基本分为“模仿——改良——颠覆”三阶段。由于中国企业大多处于世界产业链中的中下游,其创新层级难以实现实质性突破,绝大多数基本处于第一阶段。

即便是阿里、华为等优秀的中国创新企业,其实质上依旧没有突破改良与优化的第二阶段。而目前中国市场上山寨式创新、钻营式创新、标榜式创新四处泛滥,不仅会挫伤优秀企业创新的原动力,破坏市场竞争规则,更为市场声誉带来难以消除的负面影响。

中国企业急需找到一条自己的原创创新之路,进阶到第三阶段——“颠覆”。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灿烂的匠艺经济与文化,潘少华建议,中国企业其实可以发掘工艺优势,使其与国际先进技术相结合,为产品灌输优质的使用体验。如今,迪士尼、谷歌、苹果、亚马逊、脸书等巨头,正朝着科技与人文相结合的道路上迈进。而一旦有了“人文精工”这条路,中国企业或许在不远的将来就可以与它们一决雌雄。

标签:

分享:

相关推荐
相关栏目
百度 格力 万达 美团 支付宝 亚马逊 阿里 谷歌 腾讯 京东 苹果 小米 三星 乐视 华为 顺丰 联想
写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