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创业创新的持续推进,投投看到更多的传统企业家、产业合作人也加入了创投大军。事实上,传统老板不乏合作经验,然而面对日新月异的高科技行业,由于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理论作支撑,让产业和互联网中间似乎隔着一层纱。
今天,十方创投吴曼女士为读者们揭开这层纱,让我们来看看技术派合作人的逻辑是什么,想必能对您有所启发。
热点背后的逻辑
如今人工智能很热,有人甚至说人工智能过热了。我倒觉得,人工智能的热度还不够,至少,还没有到我希望的那种状态。我希望人工智能可以像昔日的移动互联网那样火爆,甚至也能诞生几个独角兽来。
其实,这不难理解。在我看来,人工智能是技术叠加的产物,这和移动互联网的道理是一样的,发展到今天其实是一种必然。
我们都知道,大数据、云计算和现在的人工智能都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沉淀。现在云计算让我们随时随地可以在线、随时随地可以获取我们需要的内容,而大数据由于累积了数据,可以帮助人们做一些商业决策分析,现在它已经成为一种基础性的工具了。久而久之,随着数据量的增加,我们便需要它可以实现一些智能化的思考,也就是要求数据形成一些思考能力,这有可能既是基于云计算也是基于大数据的,这样人工智能就自然而然地诞生了。交互让智能更好地发生,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在互联互通后都会更加的智能化。
不过客观的说,我们现在的人工智能还和当时的移动互联网之普及差之千里,而现在的炒作,从某种角度来讲还只是纯粹地在炒概念,为炒而炒,并不知道为什么而炒,直接的说这其中不乏嘈杂的声音。现在很多人工智能项目由于没有准确的信息,导致智能无从谈起,有的合作人已经放弃转而在大数据项目里挖掘人工智能的机会了,为什么,因为至少这样能保证数据是准确可靠的。
数据是所有的包括人工智能的基础,这句话开始被广泛认同,这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带来移动互联网的机会有异曲同工之妙。智能手机触发移动互联网,数据增加、GPU性能提高、新的算法触发人工智能,和这些道理类似的还有5G可能会触发万物互联。从底层技术来看,如果没有3G,就没有消费互联网;如果没有4G,就没有流量经济;而5G带来的,是万物互联的基础。
应用要选对点
上面我们提到了不同时间点的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其实不论是哪个阶段的创业,也都离不开另外一个规律,那就是创业要在某个点进行单点突破,而选择这个应用的点往往是创业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为什么不能贪图大而全,也是有原因的。我们的都知道,品牌的形成往往需要高额的代价,上来就做出一个大品牌,这意味着你要对市场进行非常精准的分析和定位,也要有足够的资源去切入,而这对于创业企业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挑战自然也是巨大的。另一方面,在中国,如果你说你的技术可以碾压所有对手,尤其是国外竞争对手,想要做到这也是比较难的。
人工智能是技术手段,解决行业痛点和增加效率才是AI的重点。
所以,我建议创业者要找到应用点,综合能够使用的技术工具深扎一个市场。这也就是我们说的,作为创业者,你要在一个厘米宽的点做到十公里、百公里深。创业者切入一个点相对容易,结合各种资源很容易挖掘到巨大价值。在互联网里,可能更关注人口红利,但对于产业里所能挖到的市场往往也是巨大的,从现在中国已有的经济结构来看,其中的机会也很大。如果能切进市场、获得一杯小小的羹,其实对于早期创业公司来讲,就已经算赚的盆满钵满了。
产业互联网有机会
十方英文是“ten plus”。我们就是希望通过把行业与技术用叠加、融合的方式整合在一起,这是我们的合作理念也是我们的合作思路。我一直觉得「互联网+」应该称之为产业+互联网,从我们上面的分析以及历史来看,所有最后的技术到最后都会趋于形成一种平台、一种基础设施。这也就是说,在技术升级的过程中,哪一个产业能接受这种新技术,并且利用好这种技术,就取得了发展壮大、创新转型的关键。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传统老板、产业合作者越来越多的来到创业圈?也是这个原因。
一些传统行业发现这样一件事,它们在并购一些成熟项目时,往往价格很贵不说还面临着企业文化、管理等等「融入成本」的问题。它们非常想参与到早期合作中,一开始就将资源导入到项目中,以便未来发展更加顺畅。
产业企业希望项目能对它整个业务有所帮助,创造新的价值点、创新点,而这就让我们的合作和其有了交集,我们的价值也在于此。十方现在有两个抓手,一个是资源,另一个就是产业创新模式。我们合作了北京的创客空间,我们希望其能成为产业创新加速器,而十方用资源的方式挖掘一批更优秀的创业者和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