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医未科技提供以精准化内容为核心的健康科普服务,致力于在医生和患者之间建立良性高效信息体系。
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健康科普的需求。相比找医生,大家更多是选择网上自主查询的方式。
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健康服务业(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教育、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2020年总规模要达到8万亿元以上,看起来健康科普似乎已经站在了风口上。
事实上,大多数的医疗应用或多或少都涉及了健康科普板块,但将科普作为主要业务的并不多,医未科技就是其中一个。
医未科技提供以精准化内容为核心的健康科普服务,致力于在医生和患者之间建立良性高效信息体系。根据用户的健康档案和所处场景(位置、行为、搜索需求等)推送与用户实际需求匹配的定制化内容,形式包括漫画、视频、直播等。
据了解,医未科技已经完成了数千万天使轮合作。
七年磨一剑,做健康科普内容精准化传播
医未科技创始人马亮为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健康科普分会常务副会长,曾在2011年创办KK网,2016年获得中国“健康传播大使”称号。他告诉记者,团队花费了近7年时间建立中国健康科普体系,并于2016年12月上线健康中国App。
用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个人信息、已患疾病以及不良信号的身体部位后,健康中国根据用户的性别、年龄、习惯、地点等甄选内容,将饮食、锻炼、推荐的医院、医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应对措施、案例分析等作为健康管理方案推送给受众。
基于这样的形式,推送方式和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平台和用户之间的互动关联度,因此健康中国在推送上采取了三大策略:
一、频率个性化。不同的人在点击率上是有明显差别的,而同一个人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点击也有差别,健康中国的数据系统会统计每个人的接收特点,然后实现根据用户接收特点的定制推送。
二、内容个性化。内容个性化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基于地域,地域上的特点会造成人的饮食、疾病分布等的不同;二是不同的场景。用户在不同的场景下(如餐馆、图书馆)使用App是有不同需求的;三是用户感兴趣的内容。
三、形式创新。依靠健康科普内容评估系统,筛选适合做健康科普的内容,以文字、漫画、音频、视频和直播等形式传达给用户。
另外,当新的热点新闻或是突发新闻中涉及到健康方面的内容时,平台也会及时向用户推送这些关键信息。
据马亮透露,经过近4个月的运营,目前平台入驻的医生数量为7万多人,用户数为130万,付费用户1万左右。月留存率在18%-20%,使用时长在18-25分钟。
除了健康中国App,公司的对外传播渠道还包括微信平台kk健康和健康科普馆、天天快报、腾讯新闻、腾讯视频、搜狐健康、有妖气漫画、斗鱼等。
打造科普医生IP,欲在科普模式抢得先机
医生是平台的核心资源。
除了健康科普外,医未科技正在进行一项打造科普医生IP的计划。
依托这项计划,平台会从发布的内容选择、频率、时段、方式等各个方面对医生进行指导,提升医生的个人品牌知名度,并将其转化为经济效益。
通过给医生打造一个开放的平台,发布疾病百科、科普直播等内容,用户可以以评论、直播互动、医生微信交流等方式建立和保持联系。
当问及体系的专业和权威性如何保证时,创始人马亮告诉记者,医生均为三甲医院副高以上级别,有健康科普方面的著作。同时,平台与众多官方机构进行合作,如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等。
此外,内容审核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健康科普分会负责;而内容编辑团队也基本都是医学专业出身。
马亮告诉记者,现在处于健康科普内容的投入期。公司的盈利方式包括广告、内容付费、线下渠道内容合作、IP打造、在线医疗服务等,目前收入主要来自于线下渠道内容合作和广告。
线下渠道内容合作包括生产科普漫画、科普视频、科普图书等,合作对象为医生、医院以及其他医疗机构等。
广告则是与药厂的合作。当国家政策越来越严格,药企原本在医生上的推广预算将被更多投入到直接的患者教育,是机会所在。
“目前的竞争对手虽然涉及到健康科普内容,但是无论规模还是专业性都有欠缺。”马亮认为,现阶段如果能抢得先机模式成熟,公司仍然有很大的成长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