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硅谷密探是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创业项目”,硅谷密探创始人李攀说道,“我们就是希望扎根在硅谷,认真做好海外科技创业内容,这是我们过去一年,以及未来一年要做的所有事情。”
硅谷密探于近日宣布,其已完成近千万人民币Pre-A轮合作,估值5千万,合作方为黑洞资源和云起资源。
10个月前,这个把内容团队全部放在硅谷的科技媒体宣称要在中国和硅谷间搭一座桥。一年过去了,他们到底在硅谷做了些什么?
“硅谷密探是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创业项目”,硅谷密探创始人李攀说道,“我们就是希望扎根在硅谷,认真做好海外科技创业内容,这是我们过去一年,以及未来一年要做的所有事情。”
深入硅谷主流创业圈做采访
硅谷密探希望“做最好的海外科技商业媒体”,围绕硅谷和海外的科技商业内容,他们在去年开展了大量“吃力不讨好”的采编工作,在新媒体领域开起了“倒车”。
对于涉及海外科技内容的新媒体而言,“编译”或许在时间和效率上都是条捷径。但是硅谷密探却坚持做真实的深入采访,对重要数据比对核实,搜集可靠的材料。
“听起来很简单,只是采访而已,但在海外这却是一个漫长的信任累积过程。刚开始这些团队是不太愿意接受和信任我们的采访的。我们往往同时预约15个Startups,会有1个回应。我们认真而深入地了解他们,力求写出来的内容能帮助到他们。比如我们报道了Fixposition,这是一个将卫星导航精度从米级误差降低到厘米级的项目。报道之后,它收到了近20个合作邀约和合作意向。慢慢地,这些创业团队开始用Google翻译我们报道的文章,愿意接受我们采访的也逐渐多了起来。”李攀解释道。
(Google X创始人、无人车之父Sebastian Thrun)
之后,硅谷密探独家采访了Google X创始人、无人车之父Sebastian Thrun,Operator CEO Robin Chan,Vicarious CEO Scott Phoenix等近上百位硅谷从业者,报道了大量初创企业,专注于创新产品的报道。
(Walter Greenleaf,数字医药领域开山鼻祖)
为了更好地把全球最前沿的科技带给华人,硅谷密探的密探们也采访了大量的学术界领军人物,包括全球人造皮肤领域领军人物——斯坦福教授鲍哲南、突破人工光合作用的伯克利教授杨培东、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斯坦福教授沈志勋、斯坦福虚拟现实与人类交互(VHIL)实验室负责人Walter Greenleaf、斯坦福机器人实验室主任Oussama Khatib,还潜入MIT Media Lab进行了采访。
(硅谷密探采访斯坦福机器人实验室主任Oussama Khatib)
为了解完整的硅谷生态,硅谷密探也亲临Google I/O、苹果开发者大会、Facebook F8大会等科技大会现场,给读者最快最详实的科技资讯。“硅谷的很多盛事,我们都在现场,活动没结束或者刚结束,我们就能拿到一手消息,迅速整理发布。”李攀说道。
硅谷密探甚至走出硅谷,采访了新加坡、瑞士、瑞典、以色列和英国等地的创业者和公司。据悉他们的密探组织已经蔓延至洛杉矶、波士顿、费城、纽约、台北、伦敦、瑞士、以色列、瑞典,如果你也喜欢科技产品,想交一群热爱科技的朋友,可以考虑加入他们哦。
(密探采访的伦敦Medical Realities团队工作现场)
报道一个产品之前,最好用一用它
在共享经济最火热的时期,硅谷密探的“探长”为了深入了解硅谷一款共享租车产品Getaround的特点,不惜牺牲自己的爱车作为试验品加入到Getaround的车主行列中,让他们把车拿去车厂检修,装上奇奇怪怪的装备,然后被一个个陌生人借去开。“如果不亲自试试,让他们把你的车折腾折腾,你是无法看清这个互联网公司背后的服务与细节的。”类似的,硅谷密探的很多产品和内容都是亲身体验和采访后写出来的。
硅谷密探成立一年多的时间,报道了300多个创新产品。在所有的媒体都在疯狂吹捧硅谷的最大骗局Theranos时,硅谷密探保持了理性。在大家鼓噪石墨烯电池,硅谷密探也选择了忽略。
认真做内容,让硅谷密探在过去一年的各平台阅读量接近1.5亿,与今日头条的深度合作,作为头条的科技热门媒体,借助头条在科技读者上的渗透能力,阅读量也达到了3756万。和腾讯视频合作的短视频“十万个密探”平均每期也有104万的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