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商讯

Facebook越来越像微信 消息应用相互抄袭模式开启

【内容摘要】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了一款像微信的软件,那也不要奇怪,因为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在趋利避害,向着对自身最有利的方向发展。互联网消息应用圈俨然已经变成一个互相“抄袭”的圈子,看哪家的技术强,我就拿过来用。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了一款像微信的软件,那也不要奇怪,因为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在趋利避害,向着对自身最有利的方向发展。互联网

【内容摘要】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了一款像微信的软件,那也不要奇怪,因为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在趋利避害,向着对自身最有利的方向发展。互联网消息应用圈俨然已经变成一个互相“抄袭”的圈子,看哪家的技术强,我就拿过来用。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了一款像微信的软件,那也不要奇怪,因为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在趋利避害,向着对自身最有利的方向发展。互联网消息应用圈俨然已经变成一个互相“抄袭”的圈子,看哪家的技术强,我就拿过来用。

在互联网消息应用中,从来都不是一支独大的局面,现在不是,未来也不是。因为这些互联网大佬从开始就互相模仿,支付宝和微信的红包大战、Facebook模仿微信模式,都在为我们解释着互联网消息应用本就是一个圈。比如今年,Facebook推出了Messenger应用的聊天机器人平台,随后又推出了一系列功能,以优化用户体验。

在Messenger中,用户可以通过聊天机器人联系饭店、新闻媒体以及打车等服务。不过,在聊天机器人、会话式商务、通过二维码去查机器人、移动支付以及获取信息等方面,微信被认为远远领先于Messenger。

2011年,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上线了微信,可以让用户免费互发文字短信。五年后的现在微信手握几亿用户,并且每天都有无数人在微信上面给朋友互发红包、付钱购物甚至预约医院看病。对于许多智能手机用户而言,微信已成为许多人必不可少的一类生活应用而不仅仅是消息类应用。

微信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启发了Facebook等国外的社交媒体巨头们,将简单的移动消息类应用转变成一个移动互联网的消费平台,这背后商机无限。于是,Facebook等外国公司打算复制微信的成功模式,试图利用聊天应用提供商务服务。至少大家都一致认为,移动消息类应用的未来就是:向钱看齐。

上个月24号,Dan Grover这位在微信工作两年多的产品经理在自己的Twitter上表示这将是他在微信工作的最后一周。不过当时Dan Grover并没有透露自己的去向。到了7月15日,Uber员工Zheng Chenyu发布了一条Twitter消息,其中的照片上有一块蛋糕,而蛋糕上图案是微信的标志箭头指向Facebook的标志。蛋糕下方是格罗夫的姓名,以及“生日快乐”的字样。不出意外的话,Dan Grover应该是加入了Facebook。根据其在腾讯的工作经历,他接下来很有可能会参与到Facebook Messenger的产品设计之中。

Dan Grover在2014年初加入美国的微信团队,随后又内部调度到中国。在微信工作的这两年多的时间,他写过两篇流传甚广的产品观察文章:《中国移动应用设计趋势解读》和《Bot不会取代app,更好的app才会》。这两篇文章极大的提升了他在中美互联网圈的影响力,《中国移动应用设计趋势解读》被很多中文媒体翻译报道,《Bot不会取代app,更好的app才会》甚至成了美国一些知名合作人讨论Bot话题时的素材。

专业人士也认为,消息类应用是其他移动互联网服务的最佳导航中心,因为它们有几个通用的优点:简单易用、用户基数众多而且应用内停留时间够长。Facebook除了自家的消息类应用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即时通讯应用WhatsApp,后者现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9亿用户。Facebook自己声称正仔细研究微信及其他同类应用,试图打造一个类似的消费生态圈。但想要复制微信的成功,对于Facebook或其他巨头而言都非易事。

标签:

分享:

相关推荐
相关栏目
活动 商讯 创业 大公司 投融视频 风投 融资 投资 原创
写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