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教育培训业浸淫15年的陈向东正在拥抱互联网,做在新东方做不了的事。他会成功吗?
北京西二旗附近的中关村软件园,600平米写字间里,密密匝匝坐满了人,在门口斜对面墙角处有两个最狭窄的工位,其中一个属于陈向东。
陈向东是新东方教育集团前任执行总裁,上市公司高管、一呼百应的演讲、宽大的办公室,这些都曾是他的标签。
现在,离开新东方之后,他成了一名互联网创业者。9月22日,他的创业项目“跟谁学”测试版上线。他准备干一件大事,一件在新东方时期想了很久但做不了的事——用互联网技术直接连接老师与学生,不必再经过传统中介。
“当年在新东方,每天晚上一两点睡觉,辞职到美国以后没有了邮件,一般晚上十一点就睡了,刚开始还能睡着,一个月过后就睡不着了。”他告诉《中国企业家》,自己其实想做点事,跟新东方不一样的事,“新东方已经足够伟大,模仿它肯定不行,必须跟互联网结合。”
对于一个在新东方工作了15年的传统企业高管来说,拥抱互联网并非易事。公司刚组建的时候,团队成员开会,来自互联网公司的高管相互之间都直呼其名,却唯独喊陈向东“陈老师”。这种隔离感让他意识到,他与他们其实来自不同的世界:教育和互联网。
当意识到称呼背后其实是互联网公司所倡导的平等文化时,陈向东很快改名“Larry”,让每一个员工这样称呼他。称谓的改变,勾勒出了他过往与现在的分界线。
为了这次创业,陈向东延揽了一支豪华的联合创始人团队——百度“凤巢”团队初创人之一张怀亭、百度大数据部总监李钢江、名师网创始人苏伟、百度“凤巢”系统奠基成员罗斌、新东方上市前财务管理负责人宋欲晓。
123> 余下全文
“ 跟 谁 学 ”6 位 创 始 人 陈向 东 、张 怀 亭(左 三)、李 钢 江(右 一)、苏 伟(左 一)、罗 斌(左 二)、宋 欲 晓( 右 二 ),无 论 从背景还是性格上都很有互补性
由于出身传统产业,陈向东涉足互联网时尤其重视技术,因此挖来的多数高管都具有互联网公司的技术背景。
起初,“跟谁学”测试版打算今年10月中旬推出,陈向东希望产品尽可能完美,一炮而红。然而,9月21日当他看到参与产品体验的家长和老师反应十分热烈时,顿时改变了主意。第二天一早,他给团队开会要求网页测试版当天必须上线,有些功能不OK没关系,“我既然从新东方那么高的位置下来,已经把自己归零了,我要忘记所有的身份,我就是90后,就是很青涩、很稚嫩,这款产品欢迎大家拍砖。不要把自己看得高大上,凭什么你推出的东西就不能失败?互联网的法则就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陈向东说。
在新东方工作的十多年间,陈向东的特点之一是工作狂,一年到头几乎没有假期。转换跑道,他过的依然是“苦”日子:“跟谁学”一周要上六天班,陈向东与团队成员每天从早上奋斗到深夜。但他很享受现在的状态。
时间倒回到8个月前。
2014年1月,离职后的陈向东飞往美国陪伴妻儿,度过了一段短暂的轻松时光。那时国内互联网浪潮波谲云诡,尤其微信红包和滴滴打车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出行方式,他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就思索:学习场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能不能有一个大的变化呢?他不想错过互联网创业的黄金时代。
3个月后,陈向东耐不住寂寞回到北京。在香格里拉酒店,他每天见不同的创业者。一天,一个叫苏伟的80后男孩找到他。苏伟以前是学而思老师,后来带着七人小团队在一个地下室搞了一个名师网,还没有真正上线,他希望获得陈的合作。
陈向东一看,这正是他们在新东方讨论多年的场景——让老师和学生直接对接,省却中间环节。这也符合他对教育培训行业趋势的预测:第一,小而美的专业服务机构越来越多。第二,服务于社区的机构越来越多。第三,独立教师或教师工作室越来越多。第四,题库等应用类免费产品越来越多。第五,提供第三方场地租赁的类物流机构越来越多。在这五个场景下,应该把老师和学生很好地匹配起来,把机构闲余的场地利用起来。所以,当苏伟找到陈向东时,他怦然心动。“反正在那个点上你遇到一个人,那时候你想做这个决策,后来发现这可能是当时最好的选择了。”陈向东对《中国企业家》说。
最初,他只是想做合作人,不介入经营。后来,他发现以现有创始人的资源整合能力要把公司做好非常困难,他必须亲自“下海”。第一件事就是,除了师资招募和运营,必须要有牛逼的IT人才。陈向东开始想尽办法网罗技术高管。
一个朋友向他推荐了百度“凤巢”团队的张怀亭。陈向东在网上找不到他的信息,但听说张怀亭在百度同一部门工作9年,便觉得这是自己要找的人,“说明他很专注”。
4月30日,陈向东、苏伟与张怀亭在一个咖啡馆聊了两个多小时。原来,今年3月张怀亭去了趟硅谷,深受那里创业气氛的感染,回国后就辞职了。一家明年即将上市的公司把他拉过去,给了他非常高的职位和薪酬,马上就要入职。
张怀亭回忆说,与陈向东第一次交流后有点心动,但并没有太多想法,如果不是陈向东再次约他深聊,他就确定去那家公司了。再聊之后,张怀亭觉得这件事真的有那么一点契机,加上自己调研,觉得很靠谱。
在接下来的两三个月时间,罗斌、李钢江、宋欲晓陆续加入。每个人加入都有一段故事。李钢江离职过程很困难,作为百度大数据部总监,他管理着500人的技术团队,但他内心还是想过来创业。直到8月10日才办完离职手续。
7月底,6个创始人基本到位。张怀亭负责运营和主抓产品,李钢江主抓技术,苏伟负责师资运营,罗斌抓市场客服、技术改造,宋欲晓负责财务、法务、行政后勤,陈向东负责整体布局和把握方向。
打开“跟谁学”网站,上面呈现的是一个类似淘宝的搜索框,用户只需输入想学的课程,就能搜索到相应的老师以及课时标价。学生找到需要的老师,在线支付之后就可以去上课了,可以是线下上课,也可以是视频形式,还可以根据住址选择最近的老师。上完课的学生可以对老师进行线上评价。
跟谁学从课程搜索、教师介绍、课后点评,甚至是支付,都像极了淘宝,区别是淘宝卖的多是标准化产品,它卖的是非标准化产品。陈向东认为,跟谁学不仅仅是教育类淘宝或者教育类大众点评、教育类团购网站,而是一个综合了这些模式特点的互联网学习服务平台。
“你可以把我们理解为一家电商公司,而且我们做的是O2O。”陈向东说,这个平台搭建起来虽然很快但并不容易。他们是一边做产品设计研发,一边招募老师。陈向东打了个比喻:产品设计研发相当于设计一栋大厦,老师相当于入驻的商家,等大厦设计好了,商家也引进来了。
师资招募方面,苏伟通过打电话、地推等方式先聚集了一批教师,再通过营销推广吸引教师主动在网站注册。目前,已经审核通过的教师有1500多位。审核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把身份证、从业资格认证扫描上去,然后要求教师提供各种材料,也会核实老师的过往经历。为避免虚假信息,页面上设置了纠错功能,假如发现或被指证教师信息有问题,可以纠错或举报。
随着教师数量的增加,审核工作量很大,目前专门有一个团队在负责。技术人员开发了一套后台审核系统,已经形成一个规范的流程,未来可以承载大规模的师资审核量。
无论是师资审核还是网页设计,背后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陈向东告诉《中国企业家》,他们在产品原型设计和底层数据架构方面,搭得很深。
李钢江是“跟谁学”的CTO,他加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招人,两三个月时间,技术团队已经扩展到四五十人,基本上都是从大互联网公司挖来的。他希望年底技术人员扩展到80人。
李钢江在Intel、Google、搜狐、百度等多家大公司工作过,具有丰富的技术经验。事实上,他也是在以大互联网公司要求来搭建“跟谁学”的技术系统。按照他的构想,10月份移动端上线之后,每两周会发布一个新版本;整个运营系统至少一个月更新一次。
目前,“跟谁学”以K12(基础教育)为切入点,未来开放度非常高,将囊括太极拳、游戏设计等五花八门的老师。陈向东希望做到,只要你想学什么或者有什么课程想分享,只要通过审核都能入驻。对后台来说,无论是小众还是大众课程,用的都是一套系统,这让它的平台兼容性更大。
陈向东告诉本刊,他从来没想过要对机构进行革命,机构永远有存在的价值,但它的价值链需要重塑。他认为,机构应通过降低营销成本、提高房屋利用率等方式,让老师获得更多回报,“跟谁学”正在解决这个问题。据其透露,目前已经有七八家机构入驻“跟谁学”。
最开始,陈向东打算把PC、安卓和苹果版三款产品开发好后一起推出。张怀亭等技术高管则认为,互联网领域很难说什么都准备齐了再往外发,都是一步一步推。陈向东后来也领悟到,互联网公司产品必须快速推出,快速迭代。
“其实,他在颠覆自己原来的做事方式。这很不容易。”张怀亭感慨。
陈向东给自己封了一个首席产品体验官,在跟谁学的网站上公开了自己的私人邮箱,欢迎任何人给他拍砖。过去几个月,跟谁学的发展速度超过了他和团队的预料。单以员工数为例,五个月时间,从3个人发展到150多人,几乎平均每天进一个人。“跟谁学”现阶段主要以北京为主,同时也在深耕几个城市,逐渐向全国拓展。
“我们会把跟谁学做成一个近乎免费的平台,目前就是免费的,以后如果有收费场景,也会非常低,肯定不会走平台返佣的模式。”
“跟谁学”靠什么盈利?陈向东说自己现在根本不担心这件事,他只考虑一件事:产品做得是不是足够好?用户是不是足够多?
“换句话说,百度搜索是免费的,淘宝也是免费的,但它们赚钱赚得一塌糊涂。如果人人都用你的产品,那后面就赚钱了。百度凤巢团队的核心变现专家都在这里,他们有很多办法可以赚钱。”陈向东说。
在他看来,关键是提高用户数量。从运营角度看,跟谁学的复杂性在于它连接师生两端。先不断把产品打磨好,等老师数量有一个更大积累时,再去引爆学生端。
也有人提出质疑,线下学生和老师达成交易后,可能就不再使用跟谁学平台了。陈向东并不担心跳单:真跑单了也没关系,比如你通过百度找到一个机构,可能以后不上百度直接跳到这个机构页面上了,但百度仍然赚钱。其实只要他们想找老师时会使用跟谁学就够了。再者,跟谁学免费帮老师推销课程,代老师收费,保证双方利益。况且,老师成交量越好,评价越多,排名越靠前,消费者越信任你,这是一个正循环。
不过,做平台是一个很烧钱的事情,而且短期内不会盈利。好在跟谁学并不差钱。除了陈向东先期投入的1000万元,他们已经融了几百万美元的天使合作,也有不少合作人找到他们,但他们希望把产品做的更好再去考虑下一步合作。
对这家快速成长的公司来说,未来还有很多挑战和不确定性,在陈向东看来,主要有三方面不确定性:第一,如何更快地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在今天这个时代非常挑剔,在聆听用户、快速反应方面要做的足够好。第二,他们算是走在前面的一个平台,后面会有无数人进来,因此怎样能够不犯大的错误,保持领先,这也是挑战。第三,怎样进行品牌传播和营销宣传,尽快成为百姓的新知品牌。
其中,最大的不确定性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冒出一个更大的竞争对手,但是相比题库类产品,这个平台的门槛要高得多:产品设计复杂,有门槛;技术层面有门槛;在后台运营所有的系统,有门槛;在全国运营布局上,把全国运营经验与互联网思维结合起来,有门槛。他们只有跑得更快,并在这几个方面加固自己的护城河。
“我们为了梦想,有风险,有不确定性,但是愿意拼的话,万一成了呢?”当初在吸引那些联合创始人时,陈向东经常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