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创业

八旬老者回农村养猪创业故事 老有所为退而不休

【内容摘要】从事核研究和养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被退休核专家吴守亮融为一体,与一般养猪专业户不同,一生从事核研究的他,经过一连串养猪失败打击后,终于迎来“成功裂变”,并毫不保留将“养猪秘籍”,无偿传授给乡亲们。现年77岁的吴守亮,出生于广东紫金县临江镇一个淳朴农民家庭,通过刻

【内容摘要】从事核研究和养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被退休核专家吴守亮融为一体,与一般养猪专业户不同,一生从事核研究的他,经过一连串养猪失败打击后,终于迎来“成功裂变”,并毫不保留将“养猪秘籍”,无偿传授给乡亲们。现年77岁的吴守亮,出生于广东紫金县临江镇一个淳朴农民家庭,通过刻苦努力,终于用知识改变命运。

上世纪50年代,吴守亮作为拔尖人才赴苏联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回国从事核工业研究,之后任职于广东南华大学,直至退休。本来作为享受国家国务院津贴的科技专家,退休生活完全可以种种花养养鸟,含饴弄孙的安享晚年。但是忙碌了一辈子后突然退下的吴守亮却突然感觉到空虚落寞,六神无主。

于是,吴守亮希望能够老有所为,发挥余热,于是和老板商量了一下,打算开始自己的老年创业之旅。凭借自己对机械的擅长,不久,一个小型机械加工厂应运而生,从此,吴守亮全身心都投入到厂子的生产运营上,乐此不疲。老伴怕他身体受不了,也加盟进来。

如此干了两年,钱赚了不少,但如此“唯利是图”赚钱方式,有悖于创业初衷,令他心生厌倦。老伴看出他的想法:“咋样,我当初说啥来着,不让你干吧,偏逞强,这下好,你撂挑子走人,剩下这一大摊子咋办?”吴守亮顺水推舟:“不是还有你吗?”老伴问:“那你做啥:”他答:“回乡下种地,过陶渊明那种‘带月荷锄归’的田园生活。”见老头子去意已决,老伴也拿他没办法。

说到做到,吴守亮真的回到了农村过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栉沐风雨,夕露沾衣的生活,人是越来越黑,忙活了一春一夏,但到了秋天,竟颗粒无收,看来这地算是种到头了。吴守亮很快改弦易辙,突然对养猪产生浓厚兴趣。老伴知道了后气的直哆嗦,直说是在瞎折腾。

吴守亮老家,地处粤北山区,吴守亮觉得家乡优越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农业养殖,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探索出一条共同致富的路子,让父老乡亲都能过上富庶美好的生活。

技术博士养猪

吴守亮从银行里取出15万“私房钱”,孤注一掷,全部投入猪场建设上。岁月不饶人,再争强好胜,毕竟步入垂暮之年,摆在他面前最大问题是年龄和体力,因此,必须个得力助手,助自己一臂之力才行。吴守亮很快想到乡下有个59岁的妹妹张仕群,养猪是把好手。于是做通了妹妹工作,兄妹俩决定齐心协力,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2002年初,吴守亮出资15万,妹妹出资5万,一个小型养猪场应运而生。吴守亮买进一批仔猪,一天到晚守在猪舍,看着小猪活蹦乱跳可爱样子,心里喜欢得不得了。妹妹说:“猪不能当宠物来养,太娇惯猪会生病的。”吴守亮说:“养啥就得爱啥,这样才能养好它。”

养猪“试水”,可仔猪长势并未像他预料的那样好,吴守亮心急如焚,赶紧查找原因,问题出在饲养环节上。因为传统的猪食米糠粗纤维高,不易消化,吴守亮于是开始反复查阅资料和实践,终于发现了“养猪秘籍”,一种用发酵来改善饲料的好办法,饲料发酵后,米糠等不易消化吸收的粗纤维转化为糖,可以替代豆粕和玉米等价格高的饲料,这样不但猪的营养问题迎刃而解,而且还降低养猪成本,可谓一箭双雕。

事实很快证明,发酵饲料可降低40%成本,且发酵过的饲料,更利于猪的消化吸收,很快他的“养猪秘籍”立竿见影,仔猪毛色发亮,增肥快,长势喜人。饲养问题解决了,另一个困扰他的难题接踵而至。由于受技术、场地和资源等因素限制,在农村养猪,污染问题不太好解决,猪粪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在如此环境下生存,猪岂能“心宽体胖”。在吴守亮看来,猪跟人一样,除了必要营养外,必须有良好生存环境,这样猪既少生病,同时活着也舒服自在,所以,要想养好猪, 就要“以猪为本”,方方面面都要替猪着想。

为了解决这个棘手难题,吴守亮开始四处奔波,考察取经,经过半年运作,他成功研制出“育猪发酵床”技术。该技术是以锯末、秸秆、稻壳、米糠、树叶等为材料,以益生菌为菌种发酵而成,如此养猪模式,猪舍空气清新宜人,弥漫着醇酒芳香。吴守亮说,他养猪遵从“三大主义”:一是消费者主义,让消费者满意,保证优质猪肉;二是环保主义,猪粪经过无害化处理,发酵变成沼气,实现绿色环保零排放;三是动物保护主义,让猪们舒心惬意快乐生活。

生猪的吃住问题解决了,看着仔猪们一天天像气球一样“膨胀”起来,吴守亮喜上眉梢。斗转星移,在吴守亮精心管理下,养猪场初具规模,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妹妹却突然提出不干了。

妹妹辞职原因:一是赚的钱远非想象的那样多:二是哥哥对养猪赚钱似乎心不在焉,更喜欢做各种试验,一研究出啥新技术,像发酵饲料和发酵床,村民上门请教,他都有求必应,传经送宝,将自己的养猪技术,无偿传授给人家,还经常深入农家,现场指导。在妹妹看来,哥哥这是做“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傻事。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吴守亮的养猪事业蒸蒸日上之际,祸从天降,2005年一场特大洪水,将他的养猪场冲得稀巴烂。那年夏天,暴雨滂沱,很快引发山洪暴发,因养猪场地势低洼,首当其冲,顷刻间,凶猛洪水一路横冲直撞奔来,吴守亮眼睁睁看着自己苦心经营的农场毁于一旦, 即将出栏的大批生猪被洪流卷走。他痛心疾首,欲哭无泪,多年心血就这样打了水漂,老人怎能承受如此沉重打击,一夜间须发皆白,人也一下子苍老憔悴许多。

传授乡亲养猪秘籍

折戟尘沙,令他有了反省机会,养猪这些年,心血没少费,资源也投入不少,为何效益始终不尽人意。他觉得自己的养殖模式无可挑剔,猪肉品质也不错,可就是卖不上好价钱,这其中原因到底在哪里?有一次,他在报章中读到一则“卖点致富”短文,不由心里一亮,他移花接木认为,如果自己能养出一种与众不同、有卖点、品质上乘的猪来,何愁赚不到钱?

有一次,他偶然听说河源的蓝塘猪有灭绝危险,他觉得很好奇,便决定去寻找这种当地特有种猪。风驰电掣的摩托车,在崎岖山路上行驶着,车后坐着个白发幡然的老者,只见他双手紧紧搂着司机的腰,飕飕风声掠过耳际,五脏六腑都颠簸得似乎错了位。由于路途遥远,抵达目的地后,腿脚麻木的不听使唤,只好在司机搀扶下试着走几步,活动活动,血脉畅通了,他才能往前走。如此折腾,年轻力壮者都受不了,何况一个身体各种器官都退化的暮年老者,看来,为了东山再起,吴守亮是豁出去了,甚至不惜把老命搭上。

为了找濒临灭绝的土猪,吴守亮可谓煞费苦心,一听说哪个地方有,不管山高路远,立马坐摩托赶赴那里,如此奔波二三个月,终于是找到了希望的猪种。然后用其来杂交实验,希望最大限度地将土猪身上的全部优点,都遗传到生猪身上,如此猪肉才能卖上好价钱。

通过杂交,改良后的猪肉,果然肉质细嫩,口味独特,接近土猪,瘦肉率也比土猪提高10%,志在必得的吴守亮,觉得这下终于找到养猪致富门路,很是兴奋不已,他盘算着这批杂交出来的生猪,一经投放市场,买者如云,供不应求。可是残酷的现实又兜头泼上一盆冷水,将他浇个透心凉。现实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就因为他的杂交猪肥肉太多,市场并不好。

吴守亮这才醍醐灌顶,市场上,决定猪肉价格高低的是瘦肉率,一般瘦肉型猪的瘦肉率超过60%,而他杂交出来的品种只有40%。没想到,费了半天劲,还没有原来瘦肉型猪卖得贵。吴守亮承认自己试验失败,他只得另觅它途,寻找新的生猪改良品种。

2008年的一天,电视播出有人养野猪致富,令他怦然心动,如果用野猪和蓝塘猪杂交,所产后代瘦肉率肯定高。想法很快付诸实施,结果瘦肉率是提高了50%,可还是未达到60%标准,土猪不行,野猪也失败了,一脸沧桑的吴守亮不由喟然长叹,满腹苍凉悲壮,怎一个愁字了得。岁月不饶人,难道说自己真的是“廉颇老矣”,不中用喽,以前多少科学难关,都难不住自己,没想到晚年竟被几头猪给难得焦头烂额。养猪六年,投入百万,换来的却是满头银发和一连串失败打击,壮志难酬,苦思冥想的吴守亮心犹不甘。

愈挫愈勇的吴守亮,重新振作起来,经过一番实验,一种集野猪、土猪、瘦肉型猪,三元杂交而成的优质良种应运而生,经过比对,这种猪不但味道鲜美,且瘦肉率高达60%以上,一经投放市场,大受欢迎。经过几年摸爬滚打,吴守亮逐渐摸透养猪窍门,产品质量好是一方面,市场营销也很重要,酒好也怕巷子深。为使自己的猪肉卖上好价钱,吴守亮放弃传统肉摊批发,改为酒店直销和设专卖店统一零售,这样每公斤猪肉能卖上50多元,是肉摊猪肉价的2倍多。

一晃七年过去了,如今,吴守亮的农场,已由一个变成三个,生猪年出栏量达2000多头,七年养猪获利40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猪大王”,其致富事迹还上了报纸和电视。见张教授养猪养出名堂,村民闻风而动,纷纷建起猪舍,引进他杂交的仔猪。就连那些外出打工者也返乡,跟随吴守亮学习养猪。看着那么多村民被自己带动起来, 养猪致富,他心里甚感欣慰,需要技术的,他无偿奉献;需要指导的,他欣然传授,对那些生活拮据者,他免费送上几头仔猪,鼓励他们致富脱贫。他说:“一人富了不算富,万紫千红才是春。”

创业故事:投融界创业故事频道,提供最新创业故事和创业项目成功故事,介绍创业好项目、网上创业和大学生创业项目故事、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指导您自主创业和如何创业。

相关阅读:

汪滔创业研发无人机 让中国的无人机俯瞰世

邓春霞创业开家居店 生门设计抢市场也赚钱

标签:

分享:

相关推荐
相关栏目
活动 商讯 创业 大公司 投融视频 风投 融资 投资 原创
写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