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一般来说,为早期科技公司进行估值是存在很大风险的。
创始人们或许以为对创业公司的估值应该是这样的:
1、计算出我的公司目前的价值
2、计算出我需要多少资源
3、出让股份的比率:所需资源/(估值+所需资源)
事实上,估值就是一个一层一层降低风险的过程。
好像对待一个每一层都代表了不同风险的洋葱(来自著名合作人Marc Andreesen的比喻),合作人试图通过一层一层地剥离风险来对合作机会进行评估。
所以真实的估值过程更多是这样的:
创业者让合作人相信他们已经准备好开始合作(“剥洋葱”)
创业者说服合作人合作X万美元(在第一轮定价中,X通常介于50-200之间)
合作人在合作后要求获得15-25%的公司股权(或者更多,这取决于合作人的谈判能力)
估值最终按比例计算得到(例如:150万美金的合作金额/20%的公司股权=750万美金的投后估值)
创始人们或许以为对创业公司的估值应该是这样的:
1、计算出我的公司目前的价值
2、计算出我需要多少资源
3、出让股份的比率:所需资源/(估值+所需资源)
事实上,估值就是一个一层一层降低风险的过程。
好像对待一个每一层都代表了不同风险的洋葱(来自著名合作人Marc Andreesen的比喻),合作人试图通过一层一层地剥离风险来对合作机会进行评估。
所以真实的估值过程更多是这样的:
创业者让合作人相信他们已经准备好开始合作(“剥洋葱”)
创业者说服合作人合作X万美元(在第一轮定价中,X通常介于50-200之间)
合作人在合作后要求获得15-25%的公司股权(或者更多,这取决于合作人的谈判能力)
估值最终按比例计算得到(例如:150万美金的合作金额/20%的公司股权=750万美金的投后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