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每个创业者都会面临一个难题,就是“怎么样才能打动合作人,才能在合作人手里拿到钱",之前的知友们回答的已经都非常详尽了,那我仅从题主“第一次面见合作人”这个点做一些细节的补充。其实有时候合作人没有固定的合作标准,或者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而且针对不同的阶段、行业、不同背景的创业者也会不同,但是创业者身上的一些良好品质,一定会更容易得到合作人的青睐。
1. Intellectually Honest
这是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说你在面对一个行业、市场、公司的时候,你必须用一个非常客观和开放的态度来跟VC交流。不知道就说不知道,没想清就说没想清。回避问题更不好。用套式回答而不说自己内心想法也不好。因为这些 VC 都能觉察到,有些时候不继续追问但已经减分了。
创业者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跟VC进入到一种辩论模式,当你觉得VC观点跟你不一样,被 VC challenge的时候,尤其是你觉得他是错的时候,你不是去发现 VC 的话中有一定合理性的部分,理智甚至积极的思考,而是去辩论,尤其是抓住 VC 话中的一个点去辩解。这个时候会给VC一个感觉,你是不是愿意倾听同事或周围人给你的意见,在思考方面是不是不够坦诚和开放,这对 VC 而言比答案本身可能更重要。
2. 思考力
首先是还原真实世界的复杂性,就是说创业者在讲自己项目的时候,尽量要少贴一些标签,譬如“高频”、“反人性”等等。标签其实是把问题过度简化了,最终还是要回到商业实质上来,这些标签到底意味着什么,而且你思考要全面,因为它有好的地方就有坏的地方。
也有一些CEO喜欢举用户的例子,当 VC 跟你讨论产品的功能和用户价值的时候,他会说某一个用户某种画像的用户特别我们的产品/设计,还给我们留言、写信。我觉得这些例子容易透露出来一点,CEO 还是回避了思考。因为这个用户特别喜欢你,不代表产品流程是好的,更不代表这就是最好的,因为用户无法要他们没见过的东西。更关键的是它不代表市场大。 所以CEO不应该把一些有限样本来把最核心、最本质的思考给替代掉。
其次是抽象能力,提取实质,如果你能跳出自己的行业,在不同行业之间比较,对VC是非常加分的。
前瞻能力也是VC非常看重的。你是一个A轮的公司,关注的点可能是说我先活下来,但VC要看的是你接下来走的方向对不对,你对人类未来生活方式或商业生态的规划是不是符合趋势。不能用“先活下来再说”来回避思考未来,因为如果一个公司只是勉强维系,对 VC 而言就跟合作失败没太大区别。
举个例子,现在大家都在谈 AI,但很多行业的创业者不认为这个事情会很快发生。譬如一些移动医疗的创业者,尤其是有医学背景的,往往认为医学是特别的,复杂的,但事实上AI 替代医生,跟 AI 在围棋上下赢人类一样,都是很自然的事。围棋选手可以在事后承认自己低估了 AI,但创业者可能会付出代价。如果对颠覆性的事情不敏感,后知后觉,甚至惯性思维,受到自己过往经验的局限,就没有办法做伟大的公司。
1. Intellectually Honest
这是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说你在面对一个行业、市场、公司的时候,你必须用一个非常客观和开放的态度来跟VC交流。不知道就说不知道,没想清就说没想清。回避问题更不好。用套式回答而不说自己内心想法也不好。因为这些 VC 都能觉察到,有些时候不继续追问但已经减分了。
创业者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跟VC进入到一种辩论模式,当你觉得VC观点跟你不一样,被 VC challenge的时候,尤其是你觉得他是错的时候,你不是去发现 VC 的话中有一定合理性的部分,理智甚至积极的思考,而是去辩论,尤其是抓住 VC 话中的一个点去辩解。这个时候会给VC一个感觉,你是不是愿意倾听同事或周围人给你的意见,在思考方面是不是不够坦诚和开放,这对 VC 而言比答案本身可能更重要。
2. 思考力
首先是还原真实世界的复杂性,就是说创业者在讲自己项目的时候,尽量要少贴一些标签,譬如“高频”、“反人性”等等。标签其实是把问题过度简化了,最终还是要回到商业实质上来,这些标签到底意味着什么,而且你思考要全面,因为它有好的地方就有坏的地方。
也有一些CEO喜欢举用户的例子,当 VC 跟你讨论产品的功能和用户价值的时候,他会说某一个用户某种画像的用户特别我们的产品/设计,还给我们留言、写信。我觉得这些例子容易透露出来一点,CEO 还是回避了思考。因为这个用户特别喜欢你,不代表产品流程是好的,更不代表这就是最好的,因为用户无法要他们没见过的东西。更关键的是它不代表市场大。 所以CEO不应该把一些有限样本来把最核心、最本质的思考给替代掉。
其次是抽象能力,提取实质,如果你能跳出自己的行业,在不同行业之间比较,对VC是非常加分的。
前瞻能力也是VC非常看重的。你是一个A轮的公司,关注的点可能是说我先活下来,但VC要看的是你接下来走的方向对不对,你对人类未来生活方式或商业生态的规划是不是符合趋势。不能用“先活下来再说”来回避思考未来,因为如果一个公司只是勉强维系,对 VC 而言就跟合作失败没太大区别。
举个例子,现在大家都在谈 AI,但很多行业的创业者不认为这个事情会很快发生。譬如一些移动医疗的创业者,尤其是有医学背景的,往往认为医学是特别的,复杂的,但事实上AI 替代医生,跟 AI 在围棋上下赢人类一样,都是很自然的事。围棋选手可以在事后承认自己低估了 AI,但创业者可能会付出代价。如果对颠覆性的事情不敏感,后知后觉,甚至惯性思维,受到自己过往经验的局限,就没有办法做伟大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