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股权分配的问题,是创始人合伙创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单打独斗一人创业走天下的时代早就过去了,现在都是走团队,讲合作,任何一家优秀的创业公司背后一定有一个优秀的团队一起打拼,合伙人股权架构设计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部分,如何量化创业团队的股权(股份)是本文需要探讨和深究的话题。
合伙人有提供资源的合作人,提供场地或人脉的资源型合伙人,有技术能力过硬的技术合伙人,还有销售渠道和运维背景的市场合伙人和运营合伙人等等,这些角色千差万别,各自给团队带来的贡献也很难量化,如果有一个约定俗成的估值标准,相信股权分配会比较客观,股权架构设计首先必须要遵守3大原则:
1.分工简单明晰。初创公司的合伙人一般是三到五个,最合理的架构一开始最好是三个人,相互之间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了解清楚各自的特长,工作经历等等,不要小看这个过程,再好的股权设计合伙人之间沟通和理念不一致会给公司后来的发展埋下隐患,创业团队因为合伙人之间的不和最终失败的不在少数,找合伙人一定要实事求是,宁缺毋滥。
2.一定要共识出最终决策者。通俗点说就是要选出最后拍板的人,在大公司有董事会,一般来说最后拍板的是大股东,那么初创公司一般是创始人或者是多个创始人共同表决,不管怎样,这个最终决策者头脑要清晰,对股权分配设计要有所了解,最终决策者一旦拍板,其他合伙人和股东都要无条件服从决定。
3.股权分配的利益关系应该与贡献程度相挂钩。也就是说投入的要素贡献越高(注:贡献要素不仅包括实物资产和资源等硬指标,还应包括劳动付出,时间精力等个人投入的软指标。),你的股权(股份)比例应当越高,即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也是一种贡献。另外,小型的初创团队股权设计一定要小巧和灵活变通,不要过于复杂。
在股权(股份)分配的时候客观的操作方法是:将创始人在创业项目中的贡献,按照市价值估值,然后算出所有股东和合伙人要素贡献的总估值,最后折算出创始人和合伙人之间持有的股权比例。这样的话首先就需要对创业资源的各种要素进行市场估值,当然像资源,技术专利这些是很好量化的,例如场地,人脉以及实物的话需要具体分析。
举个例子,某技术合伙人投入的要素=资源20万+技术,专业技术按照市场价估值10万(考虑技术稀缺性和同行市场平均薪资),假设所有投入要素的市场估值是100万,那么该技术合伙人的股权比例就是30%,要求更高的话可以将不同要素按照稀缺性和紧急程度区分下权重,同样是上面的例子,股权比例(%)20万资源*0.8权重+10万技术*1.5权重=31%。
下面稍作列举3种贡献要素的估值简要计算方法:
1.劳动力。劳动力要素的市场估值最直接的参考标准就是人才市场的薪资和绩效水平,例如某技术合伙人海归高材生,参考目前市场同等岗位的待遇水平来进行股权比例的估值参考,合伙人和打工者的区别在于合伙人的薪资=股权+基本薪资+绩效+期权,合伙人为公司节省的市场劳动力成本差价就是他的劳动力要素估值。
2.技术/知识产权。如果是知识产权要素估值的话会比较好操作,相当于技术合伙人授权专利技术给创业公司使用,当然所有权没有变更,专利使用费就是技术合伙人贡献的价值,技术入股如果是初步成型的技术开发模型可以折算成转让价,未有作品的话按照项目开发未来估值计算,可参考同行竞品的开发成本。
3.人脉/资源资源。创业资源的要素估值比较抽象,如果合伙人提供的人脉资源能解决企业创业阶段的问题,例如合作,销售渠道或者是法务关系的门路,创始人可以按照佣金折算成合伙人的股权比例,或者是直接折算现金价值,衡量的标准不一,具体的估值算法因人而异。
最后需要强调量化创业团队股权架构设计的3个要点:
1.创业团队在早期要预留一部分股权(包括股权激励),为吸收新的合伙人预留。有的创始人在设计股权架构的时候全部分掉,项目进行到一半新进来的合伙人怎么办?而且在找合伙人的时候股权激励是对方比较看重的地方,这个要事先考虑到。
2.企业合作要事先预估。很多创业项目做大后准备上市,结果创始人原始股权被稀释后少得可怜,这就是没有做好合作实现预估的后果,为公司辛苦十几二十年,回报明显不成正比。
3.投入要素估值浮动,股权一定要分批授予。投入要素估值不同时期的价值是不同的,也就是之前说的权重,创业初期资源比较紧缺权重高,后期合作多了不缺钱权重就下降了。股权一定要按照时间或者项目/合作进度分批授予,这样就不会出现合伙人做到一半离职后还能拥有稳定的股权增值,这样对团队其他人的付出是不公平的。
最后,如果创业团队准合作了,股权分配比例需要尽早明确,这也是合作人评判该创业项目是否值得合作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