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刚毕业的学生,在创业前做些辛苦的事,当然有好处了,你受到了锻炼,所谓先苦后甜,苦尽甘来,没有付出是不会有收获的创业的艰辛是最大的财富在近期“第一财经”的《财富人生》栏目中,播出了对著名的浙江义乌女企业家、新光控股集团董事长周晓光的专访,看后深受感动。这是一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成功女性,在她将近30年的创业经历中,突出地阐述了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没有侥幸的成功,没有不经历风雨后就领略彩虹美景的好事。听她讲述自己当年如何以单薄的肩膀,挑着100多斤的货担,忍受着体力难支的艰苦磨难,跋涉于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走遍了大小兴安岭的所有林场,历尽几个月完成一次苦尽甘来的货物贩运。在经历了几年的这种艰苦磨砺之后,她终于有了做小本生意的原始资源,于是她勇敢地离开家乡,来到了义乌成为了这里经营小商品最早的一批拓荒者之一。那几年挑担行商的经历,不仅磨炼了她的坚强意志,更练就了她了解市场需求、捕捉市场感觉的敏锐和智慧。她从经营小小的饰品起家,以薄利多销的朴实赢得用户,逐渐由小到大、由代理经销发展到了合作办厂、品牌经营,由国内到国外再到国内外并举,终于造就了资产规模达到38亿元的商业奇迹。创业是艰辛的,其实并不难理解,但难到像周晓光所经历的这样,也的确不多。从她的经历中,也映射出一代浙商的形象,以往我们印象中的浙商,都是那些精于算计,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生意的人。通过听周晓光的讲述,又知道了他们这一代创业者更重要的品质是,创业信念的坚韧,也许这是他们对幸福生活的强烈追求吧。他们过去的日子的确太苦了,因此就有了“穷则思变”那句格言了呀。回到我们如今年轻人创业的话题上,我们现如今的年轻人对创业艰辛的心理准备显然是严重不足的。我甚至想到,一个人在他年轻的时候,如果能够经历周晓光当年那样的艰辛创业历程,那就绝没有不成功的可能。当然,时代进步了,现在的生活状况不可能回到当年那样,但做好经历挫折和各种生活磨难的思想准备,肯定是最重要的一种准备了。尽管周晓光那一代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们,没有专门学过经济学和企业管理,但他们却以一种对市场需求和企业竞争的直觉和敏锐,作出了一个又一个不失为“英明”的抉择。比如他们选择小商品、小生意作为自己事业的开始,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扬长避短,不需要很高的文化、很高超的技术,只要用心、舍得吃苦,就能够驾驭得了。这种市场项目选择的定位,在创业初期显然是极为重要的。其次,他们都不贪心,没有暴利心理,只要有利可图,即便一个商品只赚几厘钱,他们也愿意成交。这样就有了竞争力,赢得了回头客,以致靠薄利多销,最终赢得了竞争,赢得了市场。他们的市场实践,验证了市场经济最本质的真理:好的信誉和产品质量是赢得竞争的核心能力。周晓光们给予我们的又一个成功启示,不可小富即安,要不断进取才会赢得企业发展的广阔空间。他们是靠小商品贸易起家的,但真正做大做强仅凭贸易是不够的,要建立自己的工厂,从而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出更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来,真正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同时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从而真正确立起自己在市场中的强势和优势。再有就是,不能鼠目寸光,要有大视野和全球眼光,他们开始在当地经销,很快就向外地和全国辐射,再以后就展开了国际贸易。而在有了稳定的国际大订单之后,他们也没有简单地等客上门,而是坚持内外贸并举,从而始终掌握着市场运作的主动权,保证了自身企业在市场动荡时的有利地位。说实话,我这个经济专业的科班出身,也十分叹服这些浙江商人的经营智慧和市场意识,而对于年轻的创业者说来,这些更是应该认真汲取和学习的经验和真经啊。这些年我也直接接触过一些从事小商品经营的浙江商人,我对他们的讲信誉、重服务、产品样式新、市场反应快等经营特质,的确是非常赞赏的。据我了解,他们通常都很小就出来闯世界了,没有在正规的学校里学过多少系统的理论知识,完全是在市场这所学校中百炼成钢的。因此我想,对于我们那些年轻的创业者而言,在实践中学习,是提升自我、开创新的人生天地的最有效途径。但愿这些成功的浙商艰苦创业的成功实践,能成为我们这些年轻创业者最有益的老师和范本-------------------看你做的事和以后成就的是否有关。首先要明确你做的很辛苦的事,对你自身有什么提高和帮助。------------------------这看你的条件的啊,创业本来是辛苦的啊,就是培养一个人的诚信、个性、经验等等以后是有帮助的啊---------------------无论你是不是大学生我感觉都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你这辈子需要什么?有找好自己的目标吗?如果你想要自己有所作为,创业是对自己最好的锻炼!先不论成功与否,至少你有一奋斗的心,经历多了成功的经验也就越丰富,面对创业的坎坷也会处之泰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