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你知道创业成功的概率是多少吗?先来看看美国的数据:
没错,是5%。近年来,国内创业成风,创业人数大增,风投也过于激进,这使得国内创业的成功的概率仅0.1~0.5%。也就是说,99.5%的创业都以失败告终,而且不少创业失败的成本高达数百万甚至数千万。
有的创业团队,拿了钱产品没出来就死了,有的还没有用户就死了,有的探索到了新的道路,但是钱没了。问题是,他们的创业理念还处于二维的世界,而全然不知这个思维是错误的。
不少创业者经常从各种渠道学习企业管理的方法来创业,但企业管理的方法是针对成熟商业模式设计的,而创业不是执行商业模式!
一般创业的思路是从右往左的思路,先有一个非常好的创业想法,然后开始写一个周密的商业计划书,拿给合作人或者老板看,获得他们的认可之后,筹集一笔资源,组建团队,然后开始去生产这个产品。这样的过程可能要花1-2年时间,如今互联网加快了这个过程,大概三个月到半年就可以推出一款产品。但是一接触客户,就发现这个产品满足不了用户的需要。
这时,如果钱用完了,公司就死了。就算还能出第二版,再接触用户还可能会有问题,还需要再改。这个反复的成本很高。
正确的创业思路是客户开发方法,从左往右,先去进行客户的探索。就是看,你要解决的问题,目标用户到底有没有,然后去验证解决方案能不能解决用户问题,用户接受不接受解决方案,甚至还可以验证他愿不愿意花钱购买解决方案。这是一个持续循环的过程。结合天使用户和最小可行产品,也就是MVP,来不断验证解决方案能不能解决目标用户的问题,也叫问题和解决方案的匹配。直到这个匹配达成,才能进到下一步。
这个过程不需要很多钱,用很多人。1-3个人的团队就够了,少则花几百块钱,多则几万十几万就可以验证解决方案和问题的匹配。
然后进到下一个环节。招几个人去生产一款最小可行产品,把这个产品投入到市场上去测试产品和市场的匹配。这个过程中需要验证几点:
渠道是否合适;
这个渠道是否能有效地达到目标用户;
定价是否合理;
这个产品在市场中和其他竞争对手相比是否有竞争力;
需要什么样的人来生产产品;
我们开发一个城市一个区域,或者是一千个客户,我们需要付出多少成本。
只有在产品和市场的匹配之后,我们才去建立公司。这时才知道,我们的产品是针对哪些用户,哪些问题,从哪些渠道获得用户,定价多少,招募怎样的团队,去达成我们的商业模式的。这也是拿大规模合作的时候。
这就是用客户开发方法取代以产品开发方法的创业模式!
新产品开发就是我们针对某一类客户/用户的某个问题,有一个解决方案,开发一个产品实现这个解决方案,而且这个产品在市场上是有竞争力的。
先分享其中几个,第一,客户开发方法。第二个是精益创业画布,第三,创新产品度量——真正开发新产品该怎样度量,不按计划评估产品开发进度,该怎么度量。
精益创业是基于以上四个成熟的方法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客户开发已经介绍过了,那敏捷开发是什么意思呢?最近十五年在全世界比较流行的一种软件开发思想。敏捷开发起源于软件,但是不局限于软件。简单说就是要快速迭代。
敏捷思维是这几年真正推动产品设计往前走的一个新的思维方式,其中也提到了很多怎么去关注用户体验,怎么解决用户需求,怎么去设计产品。怎么设计最小可行产品,就是从这里面提出来的。创业中有一个想法,比如说去验证二十五岁到三十五岁的年轻父母,他们是否需要一个网站去管理他们孩子的照片。那天交流之后,我们不需要把产品先做出来,而是可以分析,去设计一个很科学的实验来验证你用户的这个需求。
精益创业不是一种理论,而是从优秀创业者的成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方法论。
以创业类书籍的出版为参照,1997年,业内发起了对“创新为什么这么难”的讨论,后来就有了精益创业相关的这一系列书籍。国内则是从2012年开始讲精益创业的,因为2012年出了这几本书的中文版。
这是精益创业的五点隐喻,如果你不能接受和理解这五点,那就没法有效实践精益创业。
这五点中第一点,创业是不断探索可规模化商业模式的过程,我们的想法自己觉得再牛逼,也只是一堆假设的集合。不过这些假设是可以分解验证的,不用去做一个产品把所有东西都实现然后在推向市场,再去验证你的想法靠谱不靠谱。我们把假设按照精益创业分解验证,会有一群天使用户在你产品还没有出来的时候,他们就会去花钱花时间去购买使用你的早期产品。
敏捷是精益创业的基础。敏捷是要能快速迭代,而快速迭代要你的团队要是很开放的,而且是职责并不完全明确,大家是跨职能的,人数不会特别多。这样一个团队才能真正的敏捷起来,才能够快速迭代,才能够不断的根据各种实验,不断的调整商业模式和你的产品。
没错,是5%。近年来,国内创业成风,创业人数大增,风投也过于激进,这使得国内创业的成功的概率仅0.1~0.5%。也就是说,99.5%的创业都以失败告终,而且不少创业失败的成本高达数百万甚至数千万。
有的创业团队,拿了钱产品没出来就死了,有的还没有用户就死了,有的探索到了新的道路,但是钱没了。问题是,他们的创业理念还处于二维的世界,而全然不知这个思维是错误的。
不少创业者经常从各种渠道学习企业管理的方法来创业,但企业管理的方法是针对成熟商业模式设计的,而创业不是执行商业模式!
一般创业的思路是从右往左的思路,先有一个非常好的创业想法,然后开始写一个周密的商业计划书,拿给合作人或者老板看,获得他们的认可之后,筹集一笔资源,组建团队,然后开始去生产这个产品。这样的过程可能要花1-2年时间,如今互联网加快了这个过程,大概三个月到半年就可以推出一款产品。但是一接触客户,就发现这个产品满足不了用户的需要。
这时,如果钱用完了,公司就死了。就算还能出第二版,再接触用户还可能会有问题,还需要再改。这个反复的成本很高。
正确的创业思路是客户开发方法,从左往右,先去进行客户的探索。就是看,你要解决的问题,目标用户到底有没有,然后去验证解决方案能不能解决用户问题,用户接受不接受解决方案,甚至还可以验证他愿不愿意花钱购买解决方案。这是一个持续循环的过程。结合天使用户和最小可行产品,也就是MVP,来不断验证解决方案能不能解决目标用户的问题,也叫问题和解决方案的匹配。直到这个匹配达成,才能进到下一步。
这个过程不需要很多钱,用很多人。1-3个人的团队就够了,少则花几百块钱,多则几万十几万就可以验证解决方案和问题的匹配。
然后进到下一个环节。招几个人去生产一款最小可行产品,把这个产品投入到市场上去测试产品和市场的匹配。这个过程中需要验证几点:
渠道是否合适;
这个渠道是否能有效地达到目标用户;
定价是否合理;
这个产品在市场中和其他竞争对手相比是否有竞争力;
需要什么样的人来生产产品;
我们开发一个城市一个区域,或者是一千个客户,我们需要付出多少成本。
只有在产品和市场的匹配之后,我们才去建立公司。这时才知道,我们的产品是针对哪些用户,哪些问题,从哪些渠道获得用户,定价多少,招募怎样的团队,去达成我们的商业模式的。这也是拿大规模合作的时候。
这就是用客户开发方法取代以产品开发方法的创业模式!
新产品开发就是我们针对某一类客户/用户的某个问题,有一个解决方案,开发一个产品实现这个解决方案,而且这个产品在市场上是有竞争力的。
先分享其中几个,第一,客户开发方法。第二个是精益创业画布,第三,创新产品度量——真正开发新产品该怎样度量,不按计划评估产品开发进度,该怎么度量。
精益创业是基于以上四个成熟的方法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客户开发已经介绍过了,那敏捷开发是什么意思呢?最近十五年在全世界比较流行的一种软件开发思想。敏捷开发起源于软件,但是不局限于软件。简单说就是要快速迭代。
敏捷思维是这几年真正推动产品设计往前走的一个新的思维方式,其中也提到了很多怎么去关注用户体验,怎么解决用户需求,怎么去设计产品。怎么设计最小可行产品,就是从这里面提出来的。创业中有一个想法,比如说去验证二十五岁到三十五岁的年轻父母,他们是否需要一个网站去管理他们孩子的照片。那天交流之后,我们不需要把产品先做出来,而是可以分析,去设计一个很科学的实验来验证你用户的这个需求。
精益创业不是一种理论,而是从优秀创业者的成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方法论。
以创业类书籍的出版为参照,1997年,业内发起了对“创新为什么这么难”的讨论,后来就有了精益创业相关的这一系列书籍。国内则是从2012年开始讲精益创业的,因为2012年出了这几本书的中文版。
这是精益创业的五点隐喻,如果你不能接受和理解这五点,那就没法有效实践精益创业。
这五点中第一点,创业是不断探索可规模化商业模式的过程,我们的想法自己觉得再牛逼,也只是一堆假设的集合。不过这些假设是可以分解验证的,不用去做一个产品把所有东西都实现然后在推向市场,再去验证你的想法靠谱不靠谱。我们把假设按照精益创业分解验证,会有一群天使用户在你产品还没有出来的时候,他们就会去花钱花时间去购买使用你的早期产品。
敏捷是精益创业的基础。敏捷是要能快速迭代,而快速迭代要你的团队要是很开放的,而且是职责并不完全明确,大家是跨职能的,人数不会特别多。这样一个团队才能真正的敏捷起来,才能够快速迭代,才能够不断的根据各种实验,不断的调整商业模式和你的产品。